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八版>>

林 鸣:贵的,未必就是好的

2014-08-14 08:39:46 中国质量新闻网

    □ 林 鸣

   作为饮茶大国,中国茶产品琳琅满目。面对这么多品种,某些富人却把眼光盯在“高级茶”上,喝茶非要把价格摆在第一位。对此,茶叶专家婉言相劝:所谓“高级茶”,在营养成分上与“大众茶”并无大的区别。生活中百姓常爱说“粗茶淡饭”。“淡饭”是指不吃过于油腻的食品;而“粗茶”不是指质量低劣的茶,而是代表茶的一种大众消费。只要品质有保证,并无高低之分。如此说来,所谓高档茶叶,只不过是价高而已,并不代表质量的级别。如果不是为了送礼,没必要把钱花在茶叶盒子上。还有,高档不一定代表工艺先进。这些建议,不知大款朋友能否入耳?

   茶叶是这样,其他商品也如是。在一般消费者眼中,奢侈品是高价、信誉和品位的象征。一旦拥有,别无所求。但假如经常遇到名牌皮鞋、包包开裂破洞之类的情形,他们可能就会换一种想法了。天津的魏先生以7980元购买了一双LV品牌男鞋,仅穿10天后,发现一只鞋的鞋帮皱褶处出现皮面裂开并翘起。然而,该公司鉴定部门凭借商品照片和店员描述,便认定该鞋不存在质量问题。无独有偶,王女士购买的LV女鞋出现同样的问题,但被告知“不属于质量问题,不予退换或维修”。杨先生前段时间赴韩国旅游,从首尔的一家免税店购买了两块高级手表,回国后均出现质量问题,令他懊恼不已。近些年,赴海外边玩边购物已成时尚。尽览美景之际,游客通常大肆采购。不过,随着奢侈品大牌不断曝光出来的质量问题,维权专家嘱咐说,选购奢侈品时,消费者一定要擦亮眼睛。贵的,不一定是对的,也不一定是好的。

   常购买奢侈品的人士都知道,购买奢侈品后,会拿到一张“身份证”,享受“全球联保”等相关售后服务,至于“退货”一说,却几乎都没有提及。奢侈品商家的奇怪逻辑是:您既然因为钟爱才购买,所以不存在退货问题。也许正因如此,“奢侈品不退货”似乎成了“国际惯例”。正是这样的“国际惯例”,当奢侈品大举进入中国商场时,和我们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出现摩擦。我们的制度是商品存在质量问题就可以按照“三包”规定进行退换货,而奢侈品依然故我,坚持决不退货。当遇到保修的质量问题时,奢侈品的规矩是需要返回产地进行维修,费时耗力,这一繁琐过程让消费者很不适应。因而网友吐槽称,“一线品牌,二线品质,年年涨价,质量滑坡”——这一评价,应被视为红色预警信号,大家都看到了,某些国际奢侈品商却置若罔闻。

   事实上,之所以某些高档商品和大品牌犯错之后仍大大咧咧,很大程度是被消费者宠坏了。统计显示,在中国购买奢侈品的主力军年龄集中在20到40岁,而日本、美国及欧洲购买奢侈品的人群年龄集中在40到70岁。除此之外,中国奢侈品购买者还拥有“喜欢显著商标、只买贵的不买对的”消费特点。有识之士指出,诚然,购买国际大牌产品是消费者的自由,但值得警惕,即便大牌出现质量问题也不能去直面,权益受损也不敢去维权的盲目崇拜心理实在不可取。这种迷信心理不仅损坏了自己的利益,还帮助国际大牌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相信但不迷信,喜爱但不崇拜,这才是应有的消费心态。《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