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六版>>

胡立彪:“反价格”现象你懂吗

2014-08-07 08:55:08 中国质量新闻网

    □ 胡立彪

   萨夏和贾罗德是两位著名的设计师,他俩在同一天不约而同地发布了各自撰写的电子书,书的内容大体相同。不同的是,萨夏把自己的电子书定价为3美元,而贾罗德的电子书却定价高达39美元。48小时之后,萨夏的电子书售出1476份,获利6663美元,而贾罗德的电子书虽然只卖了242份,却获利8753美元。

   后来有一个叫南森的人,对他俩的售书方法进行分析之后,提出了另一种更大胆的销售策略——将电子书进行组合销售,价格分别是39美元、99美元和249美元,并且,这一次,他将各版本的发布顺序完全调转过来,先发布了249美元的高级版,然后才是99美元版本和39美元版本。最后的结果是,这本书在48小时内总共售出了404套,获得了34605美元的收入。

   由此可以看出,价格的上涨不仅没有影响电子书的销售,反而让销售者赚了更多的钱。这种“反价格”现象并不难理解。1950年,美国经济学家哈维·莱宾斯坦同时提出了从众效应(BandwagonEffect)和虚荣效应(SnobEffect)。他经过研究发现,如果某种商品成为广为人知的人气商品,则人人都想购买,这种现象就叫从众效应。英文中bandwagon指游行队列中领头的乐队车辆,人们在大街上看到bandwagon就认为会有有意思的事情而无条件地跟随。从众效应就是指这种不细加考虑就跟着别人做的消费行为。虚荣效应则是指与从众效应正好相反的现象。前文电子书销售的例子很好地说明了虚荣效应的存在。

   从国内市场的情况看,这种现象也很常见。比如高端白酒身价动辄数百上千元,但“喝的不买,买的不喝”却是众所周知、心照不宣、亦步亦趋的潜规则。即使涨价也会出现“有价无市”的局面,生产企业有什么理由不去打造价位更高的酒呢?说到底,只要市场有需求,不管这样的需求是来自于自用还是其他什么“灰色用途”,市场就会想办法满足这种需求,而这不是由企业决定的,是市场规律决定的。不过,自中央八项规定严格执行以来,高端白酒消费受到抑制,没有以前那么火了,但曾经的火,已经足够说明道理。

   医疗行业也存在类似现象。在目前“以药养医”的总体格局下,利益渗入到医疗过程的每个细节,而在信息不对称且对其规制失效的情况下,药品市场“反价格”现象得以形成并逐渐加剧。由于我国对医生开取药方的医德行为缺乏相应的规制措施,导致医生为了自己和医院的利益而专挑贵药开,并常常超量用药。另外,药品生产企业虚报成本、药品广告信息及药品名称使用混乱等,这些因素互相作用,最终形成了“越贵的药越好卖”的怪圈。

   最典型的还是奶粉市场。按说奶粉价格主要依据原材料成本定价,但有时候,比如两年前,进口的原料奶粉价格已经下降了很多,而洋品牌奶粉却依然敢以“成本压力”为借口涨价。谁都知道洋奶粉涨价是在搞借题发挥,但有什么办法呢?三聚氰胺事件后国内乳品消费低迷,而属于刚性需求的婴儿奶粉市场相对较稳定,近几年国内消费者的消费目标已大量转移到洋品牌奶粉。很显然,洋奶粉敢于不断涨价,凸显的是外资奶粉企业在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有越来越强的定价权。现在洋奶粉又在纷纷降价,但这也是一种夏季促销战术,为未来旺季涨价铺垫。

   我国市场存在的种种“反价格”现象似乎是无法用一般经济学理论解释的价格悖论,但从经济学进一步深入分析,依然可以找到“反价格”产生的内在原因,而这些看上去“没道理”的现象背后,却隐藏着各自的“硬道理”。《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