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五版>>

【评头论足】别轻信眼睛看到的

2014-07-31 08:46:27 中国质量新闻网

    □ 林 鸣

    “眼见为实”的成语,如今被某些商家给颠覆了。

   酒店客房保洁的目的是什么?“业外人士”肯定地说,是为了入住客人的舒适和健康。某些“业内人士”的标准就不同了:只需看上去干净就行。

   我们知道,一般酒店对客房放置的毛巾、台布、床单、枕套有个专业名称,叫“布草”。那么,酒店的布草干净吗?这事可不能用眼睛来判断。

   近年,多家快捷酒店都曾爆出过“退房不换床单”、“毛巾擦完马桶擦杯子”等丑闻。早在2012年底,包括北京、上海等地的22家消费者单位曾联合发布报告称,快捷酒店“快捷但不清洁”,六成全国连锁的快捷酒店的床单、浴巾、毛巾卫生不达标,主要不合格的项目就是菌落总数和pH值。

   一位从事布草洗涤行业多年的张先生则意味深长地表示,自己每次出门住酒店,不仅随身携带毛巾、浴巾,有时候连床单都带着。显然,老张对同行并不信任。

   前段时间,“酒店试睡员”的职业深受追捧。这项工作在国外被称为“酒店品评家”,要求应聘者具有敏锐观察力与感受力,热爱旅游,乐于分享所见所闻。被网友称作“史上最爽职业”。基本工作就是试睡酒店,体验酒店的服务、环境、卫生、价格、餐饮等多方面,然后撰写住店报告。此外还需要收发、回复用户信件或问题,不定期接受媒体采访;维护个人博客,分享第一手酒店图片与影片等。这里,我代表广大客人请求“试睡员”:入住之后,请先检查卧具的干净程度吧。

    “看上去很干净”考验着客人的健康,而“看上去很真实”则伤害了消费者的钱包。

   眼下假日经济浮出水面,长假制度的实施,刺激了人们的消费欲望。精明的商家瞅准了机会,每到节假日,就及时推出促销的“保留节目”——那些打折、优惠、赠送等促销手段,看上去很美很真实,但花钱后一细算,不少顾客还是感到上了商家的“贼船”。消协人士称,目前的商业促销手段鱼龙混杂,有的是真正的优惠,有的则是彻头彻尾的陷阱。尤其是家电等商品,由于前几年生产过剩,不少商家都有存货。为了尽快销售出去,低价甚至亏本卖掉是有可能的。但消费者要特别加小心的是,它们很有可能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甚至干脆就是只“病羊”。

   至于所售服装,有可能是商家先虚报高价、然后低价促销,这些手段都属于欺诈行为。尤其在买手机和首饰时更要当心。有的手机零售商为了在打折后保住利润,把厂家的原装电池换成杂牌电池,但电池上的标志仍是原厂家的;有些商场首饰的发票实际上分“珠宝”和“工艺品”两种,卖时又不特别说明。消费者以为自己花低价买到珠宝,捡了大便宜,实际上买了件不值钱的玩意儿。

   至于故作声势的抽奖、促销等活动,则被专家直指为是对消费者的侵权行为。原因很简单:商家设立的那些奖,消费者肯定会轻易抽中。然后他们会让你再加一部分钱,才能获得自己的奖品。这种“偷梁换柱”的把戏,既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又尔虞我诈着大家的智商。

   总之,无论是“看上去很干净”、“看上去很真实”,抑或“看上去很无辜”,都说明一个硬道理:在如今的消费时代,“眼见为实”的旧经验过时了。更多时候要依靠自己丰富的经验、敏锐的观察和精准的判断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指尖搜索”和“耳听为实”可能会提升到新高度——我们毕竟活在一个信息时代。《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