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水应给“仙女”喝
□ 林 鸣
有人问:“水的第一功能是什么?”答:“解渴。”现在不是了。
走进超市的矿泉水货架,依云不再是“高大上”的唯一代名词。在超市饮用水货架上,从来自国外的传统高端饮用水品牌,到国内各方资本打造的新品牌,都在泼水似的争夺市场,价格通常是是普通饮用水的几倍甚至几十倍,真正达到了“水漫金山”的意境。在某市高端瓶装水展览会上,一款号称全球最贵的矿泉水以3000元的高价出售,一位上海买家当场包下5瓶。见此情景,一位东北消费者表示,“买的和卖的都欠揍。”当然,打人犯法,买卖自由。但是,人们会问:高端水究竟“高”在何处?
水比酒贵,水比油贵,这肯定不正常。然而在中国,什么商品一旦和面子挂上钩,市场的大门就会徐徐打开。水已不再是解渴的了,而是给饮水者添彩儿的砝码。也是,在一些社交商务场合,参与者总不能一瓶接一瓶地喝“拉菲”吧?但拉开喝高端水的架势,别人就不得不刮目相看了。“咕咚”一口,50元钱没了,再灌它几口,能让对方傻了。不过,除少数洋人和高级白领外,愿意掏钱喝“高价水”的顾客并不多。还有一件事更邪乎,喝着喝着,有的水还能变成“药”——某地一家饮用水专卖店里,一瓶350毫升的瓶装水,竟卖到214元。销售人员大声吆喝,说这种瓶装水不但可以戒毒,还能治疗各种疑难杂症,甚至吹嘘高考前喝两瓶能提高记忆力考取状元。最后,在执法人员面前,“神水”终于露出本来面目,它就是一瓶普通的矿泉水。
高端水任意横行,全仰仗消费者的无知。目前多数人对高端水的认识,大多停留在广告宣传层面。多数人默认高端水比普通水好,但究竟好在哪里?答案莫衷一是。有人干脆说“是电视上说的”。目前来看,水源地的稀缺性,是众商家做高端矿泉水的共同卖点,概念不外乎火山、雪山、温泉。然而资料显示,我国并没有根据水源地的不同来区分饮用水品质优劣的标准。正因为如此,水源地概念遭到不少专业人士质疑。至于高端水有无污染、矿物质含量、微量元素含量、硬件加工工艺等,同样因没有标准成了一笔“糊涂账”。前段时间香港某检测机构证实,一些高端矿泉水中含有的矿物质并不都能被人体吸收。这个结论,等于给高端水泼了一盆“冰水”。
对“饮水贵族”们来说,还有一个“噩耗”呢——据了解,目前国内瓶装水企业很多是把自来水直接灌装为瓶装水。虽然不一定有安全隐患,但将普通的自来水灌入瓶中,却向消费者索要高价,这是误导加欺骗。消协人士表示:不要认为这是小问题,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就因为用自来水冒充矿泉水,而被国际消费者协会列为2007年度四大劣质商品。此前2004年某名牌瓶装水因为质量问题被迫从英国市场撤出,英国消费者愤怒地走上街头抗议。国际消费者协会认为,全球尚有10亿人面临食用水短缺困境,可口可乐作为世界知名公司,却在利用水资源夸大瓶装水品质而牟取高利润“有损消费者基本权利”。既然说消费者是厂商的“衣食父母”,这种劣行难道不是坑爹吗?
哪里有欺诈,哪里就有调侃。日前有网民给厂家提个建议:最好将“天价水”灌进眼药水瓶儿,然后一瓶一瓶地卖。而上流社会的消费者,可以采用更尊贵的饮水方法,一滴一滴地喝。正是:此水只应天上有,不如卖给仙女们。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