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四版>>

孤独心灵的精神绽放

2014-07-11 08:24:42 中国质量新闻网

孤独心灵的精神绽放

——读《藏地圣境》

    □ 曹木静

   孤独是一种心理状态,但倘若超越孤独,拥有一份精神的独立,那就是一种生命的境界了。这本名为《藏地圣境》的散文集,让我们再次领略到凌仕江,这位西藏精神高原上的心灵独语者的丰富与华丽,还有那份超越生命层面的旷达。在西藏这片被誉为世界屋脊的土地上,似乎每一片土地、每一朵云彩、每一份笑容,每一个飘动着的经幡,都有着其神秘地意味及超越世俗世界的圣洁与崇高。在阅读着这本《藏经圣境》里面的每一篇文章,每一个汉字的时候,总有一种跃然纸面而直抵心灵深处的澈彻与苍凉,心灵仿佛有一种经过洗礼般的纯粹与安闲在荡漾着,而这对于如今这个喧哗浮躁的时代来说,是弥足珍贵的。

   全书共为四章,分别为“天空的表情”、“阳光的面孔”、“雪山的声音”、“神灵的葬礼”,共48篇文章组成。从天空到雪山,从雪山到大地,从大地再到人及万物,这样的具体物象化的处理方式,也是便于读者能从更广阔的视野内领略到西藏及这片土地上的人及人内心世界的精神维度。文章的标题都是具体的物像的反映,诸如“哈达”、“天堂”、“云朵”、“格桑花”、“哨所”、“边防”、“无名花”……从这些一个个具体而独立的物象,我们不难看出,作者独具匠心的一面。

   一篇散文的精神主旨,往往为一个或多个物象所提取与升华出来,这样的散文便有了其自身的恒久的生命力。从文章中,我们能感受到西藏这片空旷的土地上,那份无时无刻不存在着的孤独与荒凉,但是作者通过一个个具体的物象渲染之后,孤独不再是精神空虚的代名词,而是一个蕴含着十足精神品味的境界。因为有人、有无处不在的经幡、有哨所,有解放军战士、有哈达,有一朵朵云彩,有无名花……这片土地,不再是荒凉的,而是有生命的,因此这片蓝天可以“把一切苦难与罪恶裹起来”,因而这片土地也被赋予了某种不可逾越的神性,成为了一种象征而屹立在人们的内心深处。

   人在苍茫的天地之间,其实是很渺小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但同时又是无比强大的,因为人的心灵可以漫游到天地之外的任何地方,也就是庄子所崇尚的境界“独与天地精神共往来”。从凌仕江的第一篇散文,到之后的无数篇散文,其实他无时不在用自己的独立的思维在探寻着一个关于人与天地关系的深层哲学问题的思考与探究。正是这种探究,使我们的精神一次次跟随着他那带着佛性与神性的文字,而走得更远,走得更安静,安静到可以听到自己心灵的声音!

   作家王蒙说:“文学对于我们来说,它能帮助我们寻找、建设一个精神的家园,它把很多深层次的精神上的喜怒哀乐或者一种很难表达的东西表达给你。”这无疑向我们道出了文学的本质及初衷,正是这份寻找,驱使着像凌仕江这样的作家,在精神远涉的征途,不辞辛劳地努力与思考,使更多读者除了在享受文字作品本身魅力的同时,增添了一份对于自身生命的理解与关注,更增添了一份对于天地宏大与渺小的思考与探索。我想,这样的收获,不仅仅是凌仕江,而是更多致力文学创作的人,所乐此不疲地呈现给读者最崇高的精神绽放。《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