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四版>>

心目中的父亲

2014-07-04 09:10:07 中国质量新闻网

    □ 刘 明

   无论我长到多大,父亲对我总是百般地宠爱;在我的成长过程中,虽然他几乎从来没有当面对我进行过说教,但我从小就能体会到父亲对我的言谈举止有着严格的要求,家里家外有好多规矩我必须遵从。比如家里来客人时,亲朋不用说,就连每天因工作来找父亲的人,我都必须出面问候、作陪。虽然当时很不情愿,但后来才意识到其实这个过程让我了解到了父亲工作的很多情况,也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多年以后,当我也从事企业管理工作后,我惊奇地发现自己的工作作风与父亲的一样,也喜欢亲临现场,仔细观察运营流程,多方听取各级员工的意见。

   我的父亲刘源张被媒体称为“中国质量管理之父”,作为女儿,我不曾想到自己有一天也会走上管理之路。2005年夏,我作为美国明尼苏达州州政府首批5名六西格玛黑带之一,在州政府推广六西格玛管理方式,其间应上海质量协会之邀,为其会员企业和政府部门介绍开展六西格玛管理方式的经验。年过八旬的父亲整整两天都坐在台下听我讲课,给予我极大的鼓励。

   2006年夏,我再次来到上海,为上海质量协会的会员企业作题为《从质量管理到质量决策》的演讲,我回顾了半个多世纪以来质量管理的演变历程,分析了中、日、美3种不同文化在此演变过程中对质量管理方针及方法的影响。在座听众反响热烈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当时的场景让我感慨万分:从我中学到大学的10年里,我亲眼目睹了父亲和其他有志之士奔赴全国各地,为推广全面质量管理而辛勤耕耘。30年过后的今天,我终于看到了父辈对质量的执著和他们所推崇的质量管理理念已深深地感染了与我同龄的这一代人的心。那年秋天,我又有机会和父亲一起参加了上海现代服务质量国际论坛,第一次目睹了父亲在大型会议上演讲的风采。父亲演讲的题目是《现代服务业的质量管理》,是这场国际论坛上最后的压轴演讲。父亲以他那平淡自然的语调、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述了“诚信”,即诚心、诚意、诚恳,乃是服务的根本。

   父亲对工作的态度不用说,父亲面对老年的态度和心态更是让我无比钦佩。父亲无论年岁多大,他总能意识到前方仍有路要走、仍有坡要爬;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总有毅力再往前迈一步。进入晚年的父亲以他的“三感”——时代感、使命感、科学感,带着患有阿兹海默症的母亲,转辗于全国各地,一如既往地、苦口婆心地传播他的质量理念、质量准则和他的质量情怀。在一个被阿兹海默患者制造出的特有的、烦乱的家庭环境下,父亲竟能为各种重大年会和高层论坛写下了无数篇演讲稿,并出版了记述他半个多世纪的质量事业的长篇《感恩录:我的质量生涯》,年近九旬的父亲是以怎样的毅力支撑着他面对生活的艰辛来完成他坚信的事业?每每想到这里,我总是泪流满面。

   记得1989年夏天的一天,我正走在东京涩谷的街道上,急急忙忙地去赶地铁,迎面走来一位女子请求我协助调研答卷。调研题目是“你最钦佩的人”。至今我仍清晰地记得那个女子听完我的回答后非常羡慕地看着我说:“最钦佩的人是自己的父亲,你真幸福!”是啊,从那以后,又过去20多年,父亲始终是我的人生楷模和心目中理想的男性形象。(节选自刘源张的小女儿刘明撰写的《为父亲送行》一文,有部分修改。)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