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六版>>

林 鸣:幽默是一味上等“解药”

2014-06-27 08:58:29 中国质量新闻网

    □ 林 鸣

   对商家来说,要经营就会面临投诉,投诉是令人头痛。他们知道,当消费纠纷不幸爆发,接下来就是吵嘴争辩,出示和反驳证据,甚至诉诸公堂,令买卖双方焦头烂额。但是,如果当事员工拥有一种本领,便有可能化干戈为玉帛,这就是幽默。举例说,在拥挤的商厦里,一位女士气愤地对售货员说:“幸亏我没有在你们这里找‘礼貌’,因为在这里根本没有‘礼貌’!”售货员想了一会儿,说:“您说得对极了。可是,您能不能让我瞧瞧‘礼貌’的样品?”女士想了一会儿,会心地笑了。这一句幽默调侃,将不快化为乌有,争取到顾客的理解,成功化解了可能发生的矛盾。

   心理学家谆谆教导企业老总:当自己的产品或公司提供的服务不周到时,采用有趣的方式道歉并解释原因,能够在笑声中得到顾客的谅解,这正是幽默的力量所在。剑拔弩张之际,你运用幽默制造笑声,使顾客在笑声中接纳理性建议,联手走上解决之道。当问题发生在公司与客户之间,幽默的力量也能帮助你取得共赢的结果。因而,我听说有的商场老总在招聘员工时,先要测试其是否具备幽默素质。在两位同样优秀的求职者中,往往会择“幽”录取。也是,谁不欢迎一枚“开心果”呢?

   将心比心,当消费者投诉时,他的情绪一定处于紧张状态,而此时最有用的“解药”,就是诚恳和幽默。这对“好兄弟”能排除猜疑和不信任,有益于克服对方的戒备心理,将气氛变得轻松而愉快。阿谀奉承虽然会强化对方的优越意识,但自然地表现幽默与智慧才是对话的高招。处理投诉如果能够态度好一点、微笑甜一点、耐心多一点、动作快一点、补偿多一点,你的声誉就会好一点、客户就会近一点、利润就会多一点、产品美誉度就会高一点。当然,凡事都有例外,假如碰上一位缺乏幽默感的投诉者,恐怕就应该迅速调整“战术”,用客观理智的态度为他解决问题。而此时嘴里的“零碎儿”要少,别让对方误以为你在调侃他。请注意,幽默不是贫嘴,更不是捉弄对方,而是基于同情和理解的基础之上。一天,一位顾客怒气冲冲地拿着一双有质量问题的皮鞋来到商场,正巧鞋厂营销人员也在现场。听完这位先生的投诉后,他马上跟了一句:这样的鞋我买了也会气成您这样。但咱们别被这双不争气的鞋气坏了是吧?这句话使消费者的火气消了一半,由坚持退货到后来答应换一双。最后,营销人员还代表厂方赠给顾客一份小礼物。

   幽默就是拥有这样的功力——化干戈为玉帛。不过,消费者也可能反过来对幽商家一默。西方媒体近期对400名国际知名大酒店的工作人员进行了一项关于收到的“10大最怪异要求与投诉”的调查。结果很快出来了——有的客人“抱怨”男服务员长得太帅、海水太蓝,其他投诉还包括:床单太白、冰激凌太冰、浴缸太大、素食者菜单上没有牛排等等。更有甚者,在退房时向酒店提出给住宿费打折,理由是被自己女友的鼾声吵得无法入睡,没有享受到房间带来的舒适。在英国伦敦市内的一家酒店,有客人投诉房间内看不到海景,令酒店工作人员哭笑不得。这都哪儿跟哪儿啊?收到投诉的商家心里明白:在让人感到啼笑皆非的同时,也感受到一份和谐愉悦的气氛。按说酒店生意做到这个份儿上,老板和员工都该知足了。《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