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七版>>

林 鸣:“开倒车”不容易

2014-06-24 08:39:10 中国质量新闻网

    □ 林 鸣

   和“前进”的号召相比,“开倒车”显然不够给力。就开车而言,很多司机对此深有体会:朝前开很麻利很熟练,倒车时却很迷茫很犯怵。见过这么一位,此君开了七八年车,驾车走遍半个中国,但倒车入位仍然歪歪扭扭。事实证明:倒车是发生交通事故的“高峰期”——有的不慎与他车发生剐蹭;有的将自己的车尾灯碰碎或后轮掉进沟里;而保险杠被撞凹则是家常便饭。在闹市街区,倒车事故往往会引起交通堵塞,严重的甚至造成伤亡。

   倒车难,难于近视患者没戴眼镜。由于司机视野受限,盲区太大,加上车后情况复杂,所以倒车时一定要遵循一个“慢”字。脚下备着刹车,慢慢启动,慢慢后移,万不可一个猛子蹿出车位。或许一秒钟后,就可能发生不幸。比如,不防备间,一辆电动车倏地驶过,或是冒出儿童和老人。现在多数轿车都安装了倒车雷达。但有些人不知道,倒车雷达也有盲区。如果过分依赖倒车雷达,反而会害了自己。有个实习女司机给爱车安装了倒车雷达,这确实让她胆量大了不少,并产生了依赖心理。有一次停车入位,由于车后比较空旷,加上有倒车雷达的帮助,她便加大油门倒车。但倒了大约两米时,车尾突然“咯噔”一下,车停下不动了。下车查看,原来是爱车和一根竖起的钢管“亲密接触”,后保险杠被擦掉了一大块漆。令女司机不解的是,整个过程中,倒车雷达“一声不吭”。

   如今,比倒车雷达更先进的,是倒车影像。这玩意儿有图有真相,着实让司机心里感到踏实。近日美国高速公路安全局发布新法规:到2018年5月之前,在美销售的任何重量在1万磅以下的车辆——包括卡车和公交车,将标配后视摄像头。有人问,这是不是有点儿小题大做?当然不。因为倒车时的盲区面积要比向前开时大得多,司机多么希望自己“脑后长眼”啊。据调查称,每年美国都会发生与倒车相关的车祸案件,大约造成200人死亡,1.4万人受伤。其中31%的死亡人口是5岁以下的孩童。由于身高太矮小,通常司机坐在驾驶位都不能从后视镜中看到他们;另有26%的受害者是70岁以上的老年人,行动不便躲避不及也是造成事故的主因。中国有资料表明,在道路交通事故中,因倒车引起的死亡占到一半左右,而倒车事故中,老人和孩子是主要受害者。显然,如果司机掌握正确的倒车要领和安装后视摄像头,则能够有效地预防此类事故发生。

   平时,为规避“看不见的隐患”,驾驶专家建议:其一,动车前先绕车一周仔细查看,这绝对是个好习惯。有条件的话,请车上乘客或外面的人帮忙指挥一下,这是最靠谱的。其二,倒车设备只能作参考,全方位观察是必须的。当后方物体过低、过高或角度超过探头侦测的范围时,倒车雷达也会判断失误。最常见的就是小区里的地锁或地面凸起物,雷达往往判断不到,但它却能给车“添堵”。还有,一些形状特殊的物体,也有可能被雷达忽略掉,比如电线杆上的斜拉钢缆。最后,倒车时要关注车头方向,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要随时扫视车上的3个后视镜,如只看一个的话,出事率会高很多。假如倒车时不慎撞到什么物体,司机千万不要慌张,而是立即松油门、踩刹车、摘挡和拉手刹,然后下车观察。事实证明,二次事故往往更可怕。无论新老司机,做到安全倒车,实在比安全前进更难。不过,和前进相同的是,司机也要遵循“一慢、二看、三通过”的原则。《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