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难题做成精品
——中铁二十二局哈齐客专项目部高质量施工纪实
□ 李顺崇丛书明
以目前的施工进度计算,松花江特大桥主桥的合龙将在6月底前完成。这标志着中铁二十二局哈齐客运专线(以下简称哈齐客专)项目部又一个世界性科技难题被攻破,标志着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在高寒地带磨砺亮相,即将汇入“四纵四横”庞大的中国高铁网……
截至目前,担负哈齐客专I标段施工任务的中铁二十二局哈齐项目部,已经创造了全线第一个钻孔桩开钻、第一个铺轨、建设第一个标准化工地、建设亚洲最大的轨道板厂、第一个完成征地拆迁任务、攻克世界第一个四线系杆拱连续粱桥技术难关、完成产值最高等多项第一,先后荣获火车头奖杯、全国交通系统“工人先锋号”等荣誉。
做精品 需要点精兵选强将
哈齐客专是我国在高寒地区修建的第一条高速铁路,施工技术异常复杂。特别是松花江特大桥,为全线控制性工程。该桥作为世界首例四线系杆拱连续粱桥,主跨为78m+3×156m+78m四线混凝土系杆拱连续箱梁,结构形式为国内外首次采用,施工难度、安全质量风险均为施工史上罕见。
不仅如此,高寒地区路基防冻胀问题、路基CA砂浆如何保证强度和耐久性以及如何防止路基沉降和冻胀等世界级难题。此外,还有96%以上的工程紧临营业线或在营业线施工,直接威胁营业线行车安全。
面对前所未有的艰巨挑战,中铁二十二局领导班子经过反复讨论研究,一致推选具有硕士学位和教授级高工职称,同时经过京九、青藏铁路和石太、津秦客专历练的专家型、复合型领导干部张国华任项目经理并兼任党工委书记。
同时,该局领导还在全局范围内选调精兵强将组建项目领导班子,组成了一个以80后、90后为主体的朝气蓬勃的团队。
做精品 一定要敢于打破常规
什么是常规?常规是用来打破的;什么是困难,困难是用来战胜的。这是张国华和I标段全体将士们的信条。
2009年10月10日,当人们还沉浸在共和国60华诞喜庆之中的时候,冰城哈尔滨却以它50年来从未有过的严寒迎接着高铁的建设者。这年的11月13日,哈尔滨已被一层厚厚的白雪裹得严严实实,气温直逼零下40℃。
然而,风雪再大,没有张国华的决心大,没有将士们的干劲大。遵照集团公司董事长刘国志、总经理司家海“只要第一,不要第二”的指示精神,2009年12月20日,项目部在零下30多℃的气温下在全线率先试钻成功,开始了他们艰苦卓绝的战斗。
在之后4年多1500多个夜以继日连续战斗中,不论是数九寒天江风刺骨,还是酷暑盛夏烈日炎炎,他们从没有退缩。面对地质复杂的基础开挖,他们一点一点地往出抠,直到达到设计要求;面对围堰内巨大的涌水,他们一次次成功封堵,每堵一次就要耗费半个月乃至几个月的时间;面对冰封雪盖零下40多℃的严寒,他们用棉帆布为机械设备和施工现场搭建起一个个保温棚,再用锅炉管道供暖,远距离混凝土运输就给罐车穿上棉毡保暖衣。
风雪挡不住,困难压不垮,逆境志更坚,工地上人歇机不停,2012年夏天,4个主跨墩已坚如磐石、巍然屹立。
做精品 就要勇于攻克难关
高寒地区高铁路基防冻胀问题,是又一个世界级难题,尚无可借鉴的先例。正因为没有先例,反而大大增加了他们挑战极限,破解这一难题的信念。哈大高铁路基出现冻胀问题后,他们对这个问题更加重视,项目部成立了以经理张国华为首,以总工程师陈福、工程部长孙文明等为骨干的专题攻关组,反复探索研究。
在专题攻关组探索研究的基础上,项目部还主主动聘请石家庄铁道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省寒地建筑科学研究院、铁三院、大桥局的教授及专家对高寒地区软土路基抗冻胀这一课题进行联合“会诊”,经过集思广益,最后采取了4项措施:一是严格控制填料细颗粒含量;二是在地下水位高处且路基填土高度较低的地方修建渗水盲沟;三是在路基两侧增加2.5米保温护道,并将电缆槽移至保温护道上;四是将路基顶层沥青混凝土封闭层改为细石纤维混凝土。这些措施实施后,经过两年的沉降观测,未发现任何冻胀现象。从而使高寒地区高铁施工的最大难题迎韧而解。
项目部靠铁的信念坚持技术创新,靠科技进步创效益、保质量,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如针对墩身养护存在的问题,创造了“滴水养护法”,既节约用水,又提升了养护质量;针对桥梁钻孔桩桩头凿除易造成钢筋损伤等问题,创造了“环切、凿除、打断、整体吊除”的作业方案。进场以来,项目部共采用新工艺25项,完成技术创新成果29项。
做精品 就是要严格执行标准
标准化管理是铁路工程建设的重要管理理念。安全标准、质量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等都是确保铁路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元素。项目只有管住标准,严格执行标准,才能实现既定的安全质量目标。
张国华认为,标准是必须遵循的铁律。坚持标准,是确保安全质量的必须;管住标准,不仅可以从容自如地应对各级各类的大检查,更重要的是为国家负责,为企业负责,为历史负责。
为管住标准,项目部逐步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内控标准,不断完善标准执行机制,无论是隐蔽工程、主体工程,还是外部结构、附属工程,都必须严格按标准施工。
数字化管理是项目部进行安全质量管理的首选手段。他们在实践中总结创造的“四不作业”制度(安全责任状不签定不作业,培训考核不合格不作业,现场监护人员不到位不作业,无应急预案不作业)、“三不放过”原则(对各类安全事故苗子,查不出原因不放过,隐患不排除不放过,责任人不处理不放过)以及“四个一样”质量盯控制度(有没有领导检查一样、有没有监理在场一样、好天气坏天气施工一样、冬季与其他季节施工一样)和严把“四关”质量制度(严格把住料源关、首件示范关、技术交底关、细节关)等,均在安全质量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不仅如此,项目部还在实践中总结创造了“三诊式”安全质量工作法,即在安全质量管理工作中定期“坐诊”,按需“出诊”,及时“会诊”,从而及时发现和解决了安全质量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赢得了路内外专业人士的一致好评。
项目部对安全质量管理的零容忍,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形成了不折不扣的执行意识,使项目的安全质量进入了全面可控状态,保证了目标的实现。截至6月27日,在安全方面,项目部已创下既有线施工1721天无事故的优异成绩;在质量方面,确保了路基、桥梁、轨道板等质量合格率、优良率均为100%。《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