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五版>>

胡立彪:充电问题是道大坎

2014-06-10 08:47:03 中国质量新闻网

    □ 胡立彪

    不久前,由新浪汽车未来汽车实验室、EVClub共同发起“特斯拉穿越中国行”活动。这次3人团队驾驶一辆ModelS从北京到深圳再回来的“挑战之旅”,行程大约5500千米,是对特斯拉的挑战,更是对驾驶者的挑战。新浪全程直播过程中,人们印象最深刻的,不是作为跑车的特斯拉在路上有多么拉风(事实上,这车既跑不快也跑不远,时速超过90千米,就非常费电,行驶里程也就只有300多千米了),而是给车充电。3个驾驶者每到一个城市,第一件事不是找地方安顿下来,而是找饭店里的后勤人员各种协商,各种拉线,各种安装,各种调试,一折腾就是一两个小时。之后不管多急,都得耐心等着,因为10小时以上才能充满电。

   看了这次直播,有评论说:终于知道现在的电动车面临的尴尬了!在中国,有多少人能慢悠悠地花10天时间从北京开车到深圳呢?

   有人说,人的一生都应该经历两件事:一件是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一件是一次奋不顾身的爱情。就特斯拉的表现看,如果你想开着它去完成第一件事恐怕是不行的,因为你没法说走就走,你还得充电啊!不过,既然你拥有一辆近百万元的特斯拉,说明你有土豪的身家,肯定有人会“奋不顾身”地看上你,至于这是不是爱情,呵呵,你懂的。

   因为必须要长时间充电而做不到说走就走,这不只是特斯拉的困境,而是整个电动汽车发展所面临的一道大坎。如果做不到像传统汽车加油那样方便快捷,电动汽车即使便宜下来,恐怕也不会有多大市场。现在在电动汽车方面,国家政策导向是市场主导、创新驱动、重点突破、协调发展,而市场主导就是“让消费者买得起、愿意用、用得方便”。想想看,充电这么麻烦,既耗时又费力,怎么可能赢得消费者的爱呢?

   就算充电时间长,能顺利充上电就已经不错了,而现实的情况时,有了车却找不到或装不上充电桩,想充都充不了。曾有媒体报道过一位车主的亲身经历:安装充电桩前期需要协调6个部门,要向电力公司提出申请,电力公司转给区供电局,区局同意后来看现场,提出施工方案。还要征求业主委员会的意见,需要消防部门的审查。由于380伏的高电压必须单独走电,安装充电桩需要配电室重新基础配电,费用大约6000元,电力公司施工费用6万多元,物业管理公司管理费用4000多元,这些都是需要消费者承担的。加上桩子本身的费用,消费者需要支出8万元以上,等于政府补贴全都赔了进去,消费者没有得到好处。最后这位车主发现,有的电动汽车可以直接使用家用的220伏电充电,但目前普通家庭常用的10~16安培的电流不足以给电动汽车快充,有时充电时间长达17个小时。

   别说去旅行了,就是上个班,被充电问题挡着,也做不到说走就走。这时就有人想到了“创新驱动”,是不是可以考虑发展无线充电技术?这种技术虽然已经有了,但由于传输比较小且距离短,目前只应用于电脑、手机等小电器,不能满足汽车充电的需要。据说奇瑞正在开发大功率无线充电技术,并取得了不小的突破,但距离实际应用还遥遥无期。另外,还有人提出开发移动无线供电技术的构想,而美国和韩国也正在试验专用的无线充电公路,电动车可以边行驶边充电。据说这个构想技术难度并不大,但是成本很高,而且要改造现有的公路,投资之巨,难以想象。如果考虑到汽车可以带很少的电池去较远的地方,完成说走就走的旅行,那么可以考虑建一两条无线充电公路专线试试。

   不管是在现有成熟技术条件下解决充电桩问题,还是着眼未来研发无线充电解决技术瓶颈,这都需要巨大的投入,需要国家进行鼓励和扶持。不舍得花钱光嘴上说,肯定不行。特斯拉够牛吧,如果充电问题解决不了,它只能是个大玩具。《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