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 圆
沿用几百年传统手工制作工艺,用最原始的石彩印花印刷方法,从削竹到描绘图案历经70多道工序,道道精细,这就是产自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分水岭镇的分水油纸伞。
分水油纸伞起源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制作历史,与泸州老窖差不多。据清光绪八年壬午(1882年)《泸县志~卷第三》载:“泸制(桐油)纸伞,颇为有名。城厢业此者20余家。崇义分水岭亦多此者,而已分水岭所致最佳。近有美美,工作益精巧。”由此可见,至少在清代,分水油纸伞已在泸州城乡广泛运用,且其制作工匠之多,工艺水平之高,使用者之众,都是有案可查的。2008年,分水油纸伞制作工艺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古老的石印生产技术也被专家誉为“中国民间伞艺的活化石”。
分水油纸伞制作工艺极其严格。70多道工序全部手工制作,没有使用机器。材质也固守传统,比如伞托,必须是从大山里砍伐下来的木头,制作过程质量要求非常严格,要求“四沟”平整不露接头,“牙子”不露口,“胚子”、“托子”不露“猪鼻孔”,涂桐油也要均匀。
伞骨选用四川南竹海等地海拔800米以上的深山老楠竹,韧性大、弹力强,并经防霉、防蛀等工序处理;伞面选用拉力强的特制手工棉纸,伞面手工精绘彩图,如花鸟、人物、山水、风景等,并在伞面刷上绿色环保的特制熟桐油,桐油伞具有极强的紫外线过滤功能,不论日晒雨淋,都不破裂、不褪色、不变形,经久耐用,生态环保,这也是为何将此伞称为油纸伞的来由。
为保证伞的质量,泸州分水油纸伞每把伞都是双层用纸乳白胶粘合,长期使用也不会起泡。为使其外观更加漂亮,一般伞骨用彩线满穿,更具艺术气息。
石印彩花是一种古老的印花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印制出来的图案古典味更强,也更具有民族特色。分水油纸伞的印花图案大都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比如多子多福、夫妻恩爱、家庭美满等。
分水油纸伞具有极强的历史文化性,是非常具有特色的中国民间工艺品、仿古艺术品。同时,因其保留了几百年的传统制作工艺,也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和历史传承性。而其特殊的制作工艺,也使油纸伞成为真正具备雨具功用的产品,是将美观与实用功能很好结合的体现。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