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诊小作坊 创建食品园
贵州铜仁市碧江区质监局着力推动小作坊规范发展
□ 周兴政 本报记者 欧阳维民
前不久,贵州铜仁市碧江区质监局向碧江区委、区政府提出建议,在该区规划建设食品工业园,推动食品小作坊规范发展,确保食品安全,并提交详细的书面报告,得到高度重视。
据介绍,碧江区现有食品龙头企业2家,获生产许可的食品小微企业13家,食品小作坊70余家。今年3月,碧江区质监局重点对食品生产小作坊进行全面摸底、走访调研,短短一个半月时间调查走访了40余家企业和作坊,发放小作坊问卷调查表60份,召开小作坊座谈会1次,对小作坊负责人集中培训1次。通过认真调查研究和深入走访座谈,碧江区质监局了解到,走访调查的40家小作坊有一半以上为租房生产,且大多租期较短,如被调查的12家米粉厂平均每两年搬一次家,这种走马灯式的工厂只能有短期行为。而且小作坊租用的房屋大多是较为廉价的废弃厂房、工棚、民居一楼或地下室。相当一部分小作坊处于阴暗潮湿、通风不良的环境里。此外,碧江区70多家食品作坊分布在各街道、乡、镇、村,尤以城乡接合部较多。这些作坊的作业人员变动大、作坊场所变动大、作坊数量变动大、加工的产品变动大,加大了质监部门监管的难度。
碧江区质监局有关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在走访调查中得知,不少小作坊的业主盼望得到政府支持,解决建厂用地,建起自己的厂房,甩开膀子大干。为此,碧江区质监局研究后认为,食品生产集中入驻工业园不仅使小作坊的诸多问题和困难迎刃而解,使监管部门人力财力物力的突出矛盾得到缓解,更为重要的是,可推动全区食品工业在短期内转型、升级,促进食品工业的发展提速,使食品整体质量水平迅速提升,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增强,人民群众的餐饮安全度得到有效提高。碧江区质监局负责人表示,食品小作坊及企业集中入驻工业园其优势效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能解决业主厂房用地,消除了业主后顾之忧,政府部门加以正确引导、帮扶,大批作坊将逐步做大做强,形成产业集群。二是有利于监管部门加强监管,规范生产,提高质量,保障安全。小作坊集中入驻工业园后将按产品类别进行合理布局,实行集中连片,小区统一,特色分类。监管部门则可整合人财物资源,进行集中监管与服务,事半功倍。三是随着产业集中入园,其产品信息、市场信息、科技信息以及行业内其他信息将云集园区,各方各取所需,信息资源共享。四是产业集中后各相关职能部门可根据工作需要随时行使职能职责,随时组织开展集中联合检查,随时沟通、协调和处理相关问题,集体应对突发事件。五是有利于推动品牌建设,相关部门对园区内名特优新产品的帮扶、指导力度得到集中,随着政府及监管部门的质量评比、名牌争创工作的逐步展开,企业之间容易形成赶学比超的氛围。《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