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亚欣 本报记者 王 越
一场发布会变成了一堂咨询课,只是咨询的对象有些特别——媒体记者。4月6日上午11时,当“河北省2011年产品质量状况新闻发布会”一结束,河北省质监局副局长夏延军便被众多的记者围了个严严实实。
一名记者抢得先机:“国家监督抽查的总体合格率与省级监督抽查的实物质量合格率有何区别?”夏延军耐心解答:“实物质量是指产品本身的质量状况,并不包括包装、标签等等……”
何为产品质量等级品率?何为质量损失率?何为工业产品销售率?何为新产品产值率……几个记者互不相让,提出一连串各自关心的问题。河北省质监局质量处处长赵成波在进行了半小时的解释之后,又用一句话概括:“产品质量等级品率体现的是产品质量,比率越高越好;质量损失率体现的是管理水平,比率越低越好;工业产品销售率体现的是销售水平;新产品产值率体现的是技术水平,也就是企业的创新能力。”
“这些数据是如何得出来的?”“2011年末,全省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235家,我们对其中的326家省重点工业企业进行跟踪统计,并在综合大量数据资料的基础上,起草了《2011年河北省产品质量状况》报告。”
问的尖锐,答的从容。一名年轻女记者挤进来问道:“今天发布了很多的指标,哪些指标最重要?”赵成波刚刚说出“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几个字,便又有人追问“这个指标反映了什么”?
赵成波说:“这次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略有提高。国家质检总局2011年公布的2010年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公报显示,河北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为80.41,排名由2009年的第21位上升到第19位。但是,这个排位比全省GDP在全国的排名落后很多,极不匹配。说明我们的增长质量有问题,需要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增长质量……”
40多分钟的发布会后,咨询的时间长达80多分钟,记者们的咨询意犹未尽,12时20分,记者们仍没有散去。或许,媒体记者们感兴趣的话题正是源于众多读者的关注,正如夏延军所言:“质量本就是人人关注的话题。”《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