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监管触角 构建安全网络
云南省昆明市质监局采取有力举措确保特种设备安全
本报讯(记者傅小冰)随着云南省昆明市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步伐的不断加快,特种设备数量也在急剧增加。为进一步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不受侵害,2011年以来,昆明市质监局认真履职,采取“四个延伸”措施,确保全市特种设备的使用安全。
一是机制向社会延伸。目前,昆明市特种设备的数量近5万台(约占全省40%),而全市共有持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人员175人,其中专职监管人员仅25人。面对监管数量与监管力量如此悬殊的局面,昆明市质监局创新机制体制,全力构建“政府统一领导、乡镇(街道)日常监管、行业安全监管、质监安全监察、企业全面负责、社会监督支持”的大监管工作格局。全面贯彻落实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层层签订责任书。加强与监察部门工作联动协作。目前,18个县、区的乡镇(街道办事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站已由当地政府领导出面,完成了成立及授牌仪式。依托街道和社区进行日常监督,实行网格化管理,明确目标任务及奖惩机制,清扫监管的死角和盲点,有效破解了人机不匹配的难题。
二是监管向技术延伸。与技术机构搭建了衔接有序、沟通顺畅、高效运转的信息沟通交流平台,逐步形成了全面覆盖的特种设备监管网络。与云南省特检院进行检验数据的交换,完善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网数据。2011年,已对5500余条监察数据进行修正,准确掌握了设备情况及动态数据,形成了特种设备安全工作中监察和检验部门的良性互动。
三是服务向细节延伸。特种设备安全要做到防为先,就要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做到主动服务、提前介入、关口前移,进一步落实特种设备监管“市域全覆盖”。通过全市拉网式的普查,昆明市质监局基本摸清了辖区内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数量、分布、分类及其安全管理和使用状况,做到了“心中有底”。按照“一企一档”工作要求,建立了以使用单位为单元的监管台账,认真落实“一会四书”制度。在抓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日常工作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时段、重点领域及重点工程项目的特种设备专项检查,立足安全监管标准化、隐患治理重点化,开展隐患排查工作。进一步督促企业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加强宣传引导,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特种设备安全的浓厚氛围。
四是安全向规范延伸。昆明市质监局努力探索特种设备分级分类监管模式,开展了特种设备安全生产标准化试点工作,现已草拟了昆明市地方技术规范《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管理基本要求及评价》,按照不同的危险监管等级,将分别实施相应的现场安全监督检查,合理使用有限的监察资源。目前,在全市范围内已确定了23家试点单位,全面开展试点工作。
截至目前,该局共检查全市特种设备使用单位2992家、48991台(次),其中锅炉1606台(次),压力容器10996台(次),电梯23168台(次),起重机械8409台(次),厂车4513辆(次),游乐设施297台(次),索道4条,压力管道142千米;检查气体充装单位51家(次),气瓶28972只。发出安全监察指令书489份,发现安全隐患986条,已督促其限期整改。依法打击特种设备非法生产、使用行为,查处特种设备违法案件共计142起。《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