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一景的人间天堂
——畅游新西兰南岛峡湾
□ 本报记者 许 巍文/摄
早就听过人们描绘新西兰南岛的风光,把那里比作人间仙境。因此,在我心中一直对那里充满了向往。此番到了新西兰,纵然不久前南岛刚刚发生过强烈地震,仍然没有阻挡我去那里的步伐。
若把新西兰的南岛形容为一步一景的人间天堂,真的一点也不夸张。而在南岛海岸沿线的风景名胜之中,米尔福德峡湾是必不可少的景点之一了。
那是到了南岛的第四日。清晨,当阳光从多彩的晨曦中冉冉升起的时候,我们已经驱车上路了。这一天的天气格外好,导游都禁不住欣喜地告诉我们,在南岛这个地方,一年总会有200多天要下雨,像今天这样晴好的天气,真是出行十次也难得遇到一次的。
沿途是尽如水墨画般的风光,蓝天碧海,湖光山色、茵茵绿草、奇花斗艳,不停地变换着景致,一路地铺开去。南岛第二大湖泊瓦卡蒂波湖和南岛第一大、新西兰第二大湖泊蒂阿娜湖,先后展现在我们的视野之中,在一望无际的湖面上,阳光洒下星星点点的银光,湖面不时地变换着颜色,看上去晶莹剔透,如同镶嵌着一颗颗彩色的宝石。
车辆一路在“画中”行进,渐渐驶入了新西兰最大的国家公园——被评定为世界自然遗产之一的米佛峡湾国家公园。在峡湾国家公园内逶迤前行,白雪皑皑的南阿尔卑斯山脉、原始森林、草原、湖泊与溪流一一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就如同在观赏一部美妙的梦幻电影。抬眼处可见库克雪山山顶的积雪映衬着郁郁葱葱的山峦,层峦叠嶂,构成了奇特的景色,甚是壮美。途中美丽的镜湖一如其名,镜中倒影涟涟,山水融为一体,生动悦目,美不胜收。
据介绍,峡湾国家公园是世界最潮湿的地区之一,年平均降雨量在6000毫米以上。在下大雨时,大岩石上的小瀑布和小河汇集成洪流,形成这里复杂险峻的地形和独特的自然景观。据说,通往峡湾的米尔福德道路工程开始于1930年,直到1954年才完成,期间二次世界大战耽误了修路工程。而赫默隧道的修筑工程始于1935年,同样延误到1954年才正式开通。在修筑隧道中遇到的岩石断裂、雪崩等困难不计其数。
沿着这条前人艰难修成的道路继续前行,可见道路两旁覆盖着茂盛的冷温带雨林,丛林茂密、藤蔓交织,爬藤、棲木,各种蕨类遮天蔽日。高耸入云的银山毛榉、红山毛榉,另有罗汉以及生长在大树冠下的大叶树,以及大理石叶树等植物竞相生长,仿佛使人置身于偌大的植物园之中。
抵达米佛峡湾后,正好到了豪华游轮即将启程的时候。来自世界各地的400多名游客,一同得以近距离地欣赏1万多年前被冰河所切割而形成的米尔福德峡湾,亲眼见证了大自然的伟大力量。米佛峡湾乃是新西兰南岛峡湾国家公园中规模最大的峡湾,同时也是最完美地保留了新西兰自然景观的一处峡湾。200万年前,几千米厚的巨大冰川移走后留下幽深的峡谷,灌入海水形成今天的峡湾,其中最长的嵌入陆地深达40公里。
当海水进入峡湾时,令人惊奇的事发生了,从群山流淌下来的雪水和雨水由于比海水轻,使得大量的淡水浮在海水表层,在峡湾里呈现褐色的海面。这是由于雨水在流经河溪,水瀑进入峡湾的过程中,被森林地表的有机物质染成了淡茶色。在深不见底的浩瀚海洋面上,浮着2至3米深的淡水“透镜”,使得透过海水的光少了很多,而一向生活在深暗处的海洋生物就可以在这里较浅的地方生存,因而人们就有机会在此观赏到各类海洋生物。
轮船经过处,可见峡湾两岸陡峭的岩壁。从海面垂直拔地而起的米特峰和象山高度分别达到1692米和1517米,构成了公园中最具象征性的景观。无数条瀑布挂在峭壁上,像天河一样喷薄呼啸般飞泻而下直入大海,其声、其势,都可谓磅礴。
沿途还有幸见到了趴在岩石上嬉戏晒太阳的海豹。当游船经过它们时,看得到它们憨态可掬地拍动着臂膀,仿佛在向人们致意,令人忍俊不禁……
在游艇上一边欣赏无与伦比的美景,一边吃着美味的西式午餐,不由得令人沉醉其中:最是人生享乐时!《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