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鸣 文/摄
柬埔寨西北部的热带丛林中,矗立着一组由赭红色火山岩建造的巨大宫殿和神庙。吴哥(Angkor)是高棉语“城市”的意思,也是吴哥建筑群的统称。吴哥窟由小吴哥、吴哥城、城外其他建筑诸如女王宫、崩裂密、荔枝山等组成,分布在约60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就是这些记载着柬埔寨历史的石块,吸引着全世界的游客。
公元802年,哲耶拔摩二世在荔枝山称帝,建立吴哥王朝。鼎盛时期,吴哥城人口近100万,被称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从802年至1433年的500多年时间里,作为吴哥王国的首都,吴哥经历了战乱、荒废、重建的过程,不断地大兴土木,建造了大量神殿和皇宫。兴建如此宏伟的工程,没有雄厚国力可不行。柬埔寨处于湄公河、洞里萨河、洞里萨湖之滨,是一片冲积平原。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吴哥人很早就采用集成灌溉的先进耕作方式,利用星罗棋布的湖泊、人工修建的蓄水池来调节旱、雨两季,使稻米一年两熟,堪称民富国强。直到1433年,因连年劳民伤财、国力大损,加上西边暹罗政权的威胁,当时的国王就决定放弃吴哥而迁都金边,就此吴哥逐渐荒废。《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