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无线)互联网发展至今,已经有超过7千万用户,但相对于超过2.53亿的互联网民来说,仍然是差距明显。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互联网发展研究部分析师池大治认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除时间晚于传统的互联网之外,两者在使用环境与方式上也有着很大的差异,其中,终端是影响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池大治说,这里指的终端因素除了屏幕尺寸、上网速率、电池等原因外,还有一条需要从业者重视,那就是终端上网的便利性。回顾运营商定制手机的发展,可以看出其在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1999年日本已出现了个性化定制手机。目前,NTTDoCoMo的所有用户使用的均是定制手机。2002年沃达丰推出移动互联平台“沃达丰生活”后,吸纳了日韩产业链模式的精髓,通过联合各方成功塑造了欧洲当地的首个移动互联经典。2004年中国移动推出了“心机”,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贴近用户,更好地为广大用户服务。
池大治告诉记者,以往的手机功能繁琐,使用数据业务往往需要复杂的设置和操作。针对这些问题,中国移动推出的“心机”,在外观、功能菜单、开关机界面以及手机性能方面都进行了专项设计。用户使用时不必了解手机复杂的功能、支持的业务种类,就可以直接、快捷地接触到品牌专属的服务和个性化的梦网业务,得到全新的移动通信消费体验。对于运营商而言,“心机”将降低客户获得和学习新业务的成本,也将降低数据业务市场推广的成本。
池大治认为:“这不仅是移动‘心机’的作用,而是整个运营商定制手机的作用。从功能上说,运营商定制手机无疑在促进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2008年9月对手机上网用户的调研中发现,有65.4%的用户是通过内置快捷方式和快捷键进行上网操作,可见其影响力之大。
据了解,虽然定制手机有着明显的应用优势,但目前中国运营商定制手机的市场份额依然不高,约占到整体市场的1/5,相对于国外移动终端市场,集中度仍有很大的差距。运营商定制手机在市场中遇到了强大的价格压力,手机终端的多品牌、多渠道经营,为相对单一的运营商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在价格上不占优势的情况下,要想在终端市场占据统治地位,显得是缺少依据。
池大治表示,对此,移动运营商在定制手机上,应强化战略意识,将终端引导市场的战略落实到实处,在终端价格上适度调整,在资费上也要出新出变,以更贴近用户的策略发展终端市场。未来的电信市场属于数据业务,移动互联网是其中的重点,移动运营商更要看重定制手机在移动互联网发展中的作用,以终端的补贴性发展,把握住用户的手机上网第一公里,真正的收获就在不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