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增版内容>>

中国轮胎出口需要新方向

2008-12-09 07:05:51 中国质量新闻网

   金融危机的最大受害者往往是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尤其是以出口拉动经济发展的国家。近年来,中国轮胎已形成将近40%的出口格局。此次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轮胎业是一次重大考验,也是一次新的挑战和机遇。

   中国轮胎行业惊人的增长速度,其驱动力是国际市场特别是北美地区对中国制造轮胎的需求增长。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轮胎分会对34家内资轮胎企业统计,2007年子午线轮胎出口交货量比上年增长52.2%。近年来,以中国为首的亚洲经济高速发展,刺激了中国及印度新兴市场的汽车销售量及该地区轮胎制造商对西方国家出口快速增长,使得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地区成为世界轮胎业的热土和轮胎的制造中心。

   然而,次货危机对中国轮胎工业影响已经显现,中国轮胎出口大幅走低。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轮胎分会统计,今年7至9月份轮胎出口量较上年增长下降趋势明显。轮胎分会统计数据同时表明,今年9月已有14家轮胎企业亏损,亏损面达33.3%,产成品存货达到创纪录的42.3%,这明显是一个产能过剩的信号。

   面对国内外经济环境急剧变化的形势,必然有部分轮胎企业因无法适应而被淘汰,只有抓紧机会转型升级、求变求新,企业才有可能安度危机。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加速技术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将成为大多数企业的共识。

   寻找新兴市场也成为轮胎企业的御“寒”之道。随着欧美市场走向颓势,“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新方向将逐渐转移到以南美、中东、俄罗斯、非洲、东盟等国家和地区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占全球轮胎市场超过50%份额的三大轮胎巨头开始了在华扩张的新一轮步伐,并不约而同地将触角伸向商用车轮胎领域。“外资品牌对自主品牌轮胎的威胁正在加大”,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营销专业委员会人士担心,自上世纪90年代,外资轮胎品牌纷纷进入中国冲击民族轮胎工业后,自主品牌轮胎企业正在遭遇第二次危机。

   6月下旬,固特异正式宣布将投资5亿美元扩建其在大连的生产基地。而在7月初,德国大陆轮胎也表示,准备投资1.8亿欧元在合肥建设乘用车和商用车轮胎生产基地,计划年产425万条半钢子午线轮胎。

   外资品牌在扩产的同时,也在加大零部件网络方面的布局,抢占替换市场份额。米其林刚刚在6月底宣布,2006年启动的随你行24小时道路救援服务计划至今已吸引了50万客户加盟,而仅此一项,米其林不仅采集到50万高端轿车客户的数据,而且增加了100万条轮胎销量。

   针对近期世界轮胎巨头纷纷表示将业务重心移至中国,提高其在生产、采购、营销网点方面的投入,业内人士认为,这样的全局式进攻战略覆盖了产业上下游,将对国内企业的发展造成巨大压力。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