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增版内容>>

这样的新星就该捧红

2008-11-13 00:00:00 中国质量新闻网

   在刚刚落幕的2008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鸿源控股有限公司展出的一台60英寸的LCOS(背投)薄型平板电视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这台电视机制造的最大兴奋点,还不是其只有同等尺寸主流平板电机不到一半的价格,而是它在真正意义上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清电视。其实,一个月前这台机器在第十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首次亮相时,业内人士已经对其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凭借其优异的性价比和自主产权,它很可能改写我国电视机核心技术长期受制于人的历史,并由此催生一个潜藏巨大产业机会的新市场。

   给一台机器如此高的评价和期许,并不为过。我们知道,整个电视制造业所面临的一个终极性问题,就是如何以更低廉的成本制造出大尺寸的、色彩明丽的电视屏幕。CRT(显像管)、LCD(液晶显示)、PDP(等离子)、DLP(光显)、OLED(有机电激光显示)等,这些基于不同原理的显示技术其实都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现在一些新型的显示技术正在研发之中,相信将来还会有更多的显示技术面世。但无论什么样的显示技术,最终都要以市场论成败,而能否存活下来,就要取决于该技术是否适合大规模生产,是否具有竞争力的制造成本,图像质量相比竞争技术是否足够好。

   LCOS学名称硅基液晶或液晶覆硅,属于微显示投影技术,可用于前投也可用于背投,比等离子、液晶等平板技术更容易实现高分辨率、高清晰度等。而且因为是光学成像,LCOS电视还具有节能环保等特点,功耗是同尺寸平板电视的近1/3。尤为重要的是,作为理论上可以取代笨重的显像管电视和昂贵的液晶、等离子电视的少数合适选择之一,LCOS技术目前尚未被国际企业垄断,我国和日美等国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甚至在核心技术方面还获得了一些领先成果,比如鸿源控股目前就拥有从芯片、光机到整机最核心的专利技术20多项和专有技术200多项,这意味着只要我们坚持自主创新,整合好国内的产业链条,我国完全可以从掌握核心技术层面领跑这一高清显示产业。

   除了技术,我们还有其他方面的比较优势。首先,LCOS电视产业既是高科技产业,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厚,成本较低。其次,我国LCOS设备产业已初步建立起一线多片的上、中、下游本土化、专业化配套产业链,所需原料、元件充足,价格低,基本不受外在市场控制。第三,我国从上个世纪60年代就开始技术研发,企业和研究机构拥有较强的科研实力,人才储备充分。第四,我国政府十分重视LCOS微显示投影技术,其研究已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支持项目,而一些地方政府也看到该产业大好前景,已经或正在建立以LCOS显示技术配套产业链为主体的产业园。

   胡锦涛去年在河南南阳视察中光学集团LCOS光机组装线时曾指出:“电视产业是个重要的产业,在液晶平板技术上,我们缺乏核心技术,在LCOS方面要迎头赶上,我们要超前一点,看远一点,不要老跟在人家后头,我们要大力支持这种具有创新性技术的产业。”

   怎么支持呢?光靠政府显然是不行的,最大的支持力量还在于市场。LCOS电视要想真正走红,得有市场捧才行。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