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增版内容>>

中国数字集群通信寻求新突破

2008-10-23 00:00:00 中国质量新闻网

中国数字集群通信寻求新突破

好易通结盟EADS,实现数字集群通信技术在研发和设计上的本土化

   数字通信技术的市场前景逐渐被看好,数字集群的设备商、网络运营商以及终端用户都在纷纷向这块“蛋糕”靠近,其产业链也正日趋成形,大规模整体商用的脚步越来越近。不过,大部分用户目前还是停留在模拟技术水平,数字集群的应用依然是凤毛麟角,在互联互通、整体建设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难题。专家认为,要想迎来中国数字集群的“春天”,这些难题都有待进一步解决。

    数字集群技术需求日益迫切

   10月16日,欧洲宇航防务集团安全网络公司(以下称EADS)与深圳好易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称好易通)率先发力,针对中国公安TETRA数字集群市场,在产品研发、制造及全球分销等方面达成一系列合作共识。

   业内人士认为,本次欧洲和中国两大专业通信领域的领军企业开展战略合作,不仅实现了TETRA系统的本土化生产,更实现了数字集群通信技术在研发和设计上的本土化,将意味着中国数字集群通信会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拐点”。

   据了解,TETRA是一种面向下一代数字式移动通信的开放式标准,它所提供的好处远远超出了GSM技术。TETRA集双向无线电对讲机、移动电话、字符报文传送和数据等优势于一身。通过其规定的开放式接口,TETRA为多供应商环境创造条件,向顾客提供广泛的选择和创新。TETRA使人可以即时沟通与一个人、几十人或成百人的联系,同时又不会带来网络拥堵的问题。TETRA已经被全世界各地的公安组织和各行各业的用户用于重大任务保障的通信。

   我国于1989年开始引进模拟集群系统,1990年投入使用,1993年已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1995年以后发展缓慢。模拟集群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及社会进步的要求已越来越不相适应,特别是承担着国家公共安全责任的公安行业在集群通信的高度安全性、保密性、稳定性等多方面的需求越来越高,对数字集群技术的需求已经日益迫切。

    无线通信厂商加强技术合作

   好易通公司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专业无线通信厂商,而代表国际数字集群领先水平的EADS公司选择与其合作,除了看中好易通的整体实力和在中国专业无线通信领域的领军地位外,还看中了中国公安领域对数字通信需求的迫切。

   好易通公司与EADS公司的合作,比单纯的生产引入,更有利于推动整个中国专业无线通信领域的发展。一方面为中国本土数字集群通信技术的壮大奠定良好的基础,在中国专业无线通信领域对下一代数字集群通信标准的制定上,可起到积极的引导和界定作用。另一方面,由于专业通信产品广泛应用于公安、军队等国家公共安全部门,涉及国家信息安全和应急通信保障,可以预见的是,技术合作将全面提升中国安全防务通信技术水平。

   长期以来,在国内市场中占绝对优势的TETRA系统均要依赖国外进口,特别是800MHz和350MHz频段等应用广泛的终端系统成本不菲。昂贵的设备进口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整体数字集群技术的发展,中国企业除了加大自主技术研发的力度外,设备的本土化生产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数字集群技术实现本土化

   本次合作双方签署的《设计与制造协议》和《代理协议》明确,合作开发代表目前行业前沿技术水平的TETRA数字集群系统,以及频段覆盖350MHz警用、民用高端TETRA数字对讲机终端,将合作终端由好易通本地化制造并在全球市场代理销售。通过这一系列的合作,中国数字集群技术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将彻底实现本土化,摆脱主要依赖进口的被动趋势。

   业内人士指出,好易通和EADS针对中国专业集群大户———公安数字集群行业展开的合作,可以说是为这个领域内的用户量身定制适合其行业使用需求的终端、设备及解决方案。而目前中国公共安全防务领域所使用的还主要以模拟集群设备、终端为主,因此,这次合作将是引领中国公共安全防务领域在通信技术上的一个质的飞跃。

   好易通总裁陈清州也表示了同样的看法:“我们相信通过双方的战略性合作,实现数字通信技术的本地化研发和制造,给国内的数字产品开发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和发展空间,更是中国公安防务通讯技术提升的良好时机。”

   好易通近几年在研发上的高投入,攻克了数字集群通信的主要技术难题,现被公安部指定为国家警用数字专业通信标准制定单位。而好易通与EADS合作开发的数字集群通信技术,可实现数字与模拟的混合组网,有利于与指挥中心开发接口的连接,将有线调度和无线调度完美地结合起来。这对于中国警用集群用户来说,不仅可以降低中国公共安全客户在数字集群通信方面的投入,提供高品质的本土化服务,还便于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