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增版内容>>

市场低迷成本攀升 家装业突围只能靠创新

2008-10-21 00:00:00 中国质量新闻网

   金九银十,原指楼市、车市的两个黄金销售季。而与此紧密相关的家居家装业,作为楼市的下游产业自然也有“金九银十”之说。只是今年,失去了往年高位增长的房产销售业绩,在建材、人工等费用节节攀升的压力下,家装业只能祭起“创新”这面旗。

    家居业:

    “千屋一面”创新品牌难

    在行业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家居业不得不为了降低成本而选择趋同,抄袭之风愈演愈烈。

   没有创意是潮流产品的致命伤,现在中国的家居市场,产品是琳琅满目,但在这些商品中,类似的或雷同的产品是我们经常见到的,有创意的、能够让人眼前一亮的却是少之又少。而要在家居行业中,做出一个有号召力的品牌,主要看的是品牌后面的产品有没有号召力,能不能体现品牌的个性,没有创意的产品直接打击到的是消费者的购买兴趣,让消费者没有购买欲望的产品,它对自身品牌有着怎样的影响力那是不言而喻的。

   首先我国家居设计人员严重缺乏,以广东省为例,拥有近万家家居生产企业和上千家家居卖场,但是科班出身的设计师却竟然不足1000人。设计人才的严重缺乏使得家居卖场产品创新无从说起。即便有部分生产厂商以及大卖场拥有较多的设计人才,并且能够以较大的精力和财力去进行产品设计创新,但行业内普遍盛行的抄袭之风让这些卖场望而却步。

   其次,现在的家居行业正处于发展初期,大部分企业实力不强,没有形成规模效益,更谈不上产品创新,树立大品牌。企业要建自己的品牌战略,这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国内的家居业做大、做专后要注重培育品牌,才会赢得更多市场。”一位业内人士也点出了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

   全国工商联家具装饰业商会家居饰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徐刚表示:“这个行业确实比较散,从人才、资金、实力讲都比较弱。但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专委会一段时间内主要任务是促进家饰行业的整合和升级,我相信未来5到10年会培育出国内生产或者流通领域的家饰品牌。”

    家装业:

    成本加大市场低迷

   今年以来,多家装修公司悄然结业,有的在苦苦支撑。“金九银十”并未给家装企业带来转机。

   高端客户会带来更高的利润,这是心照不宣的共识,但是有能力揽到大单的家装公司毕竟是少数。更多的小家装企业和游击队把精力主攻于占顾客群体多数的中低端客户上。然而这部分业绩受精装修房的冲击,外加成本上升等因素挤压,“利润点很低”,业内人士表示。面对装饰市场少见的低迷态势,在价格方面,家装公司始终保持着一种博弈状态。某装饰企业的负责人表示:“价格战打起来最终谁都不会有好处。”这也代表了目前绝大多数家装公司的共同心声。对他们而言,今年以来的主材、人工等费用攀升,已造成施工、管理成本提高,加之市场低迷,假使此时再硬顶着打价格战,要是石头不小心砸了自己的脚那损失可就大了。

   根据行业协会的调研显示,家装行业的综合制造成本提高了30%,劳动力成本,从劳动法实施以来,平均劳动成本已经上涨了25%,而且在5年以内会翻一番,这是广东省劳动厅最新发布的数据,5年之内使劳动者收益有一倍的增长。新劳动法的实施给家装行业带来很大的冲击。而且,装修工人属于流动性较大的一个群体,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并办理社保,又存在诸多风险。所以,新劳动法对于以低成本、劳动密集型为发展特性的家居企业来讲,很多老板都把它当作一道经营的“坎儿”。

   从住宅的供应结构看,2008年家装客户以中小户型为主,而且房价的高位侵占了家装的利益空间,这是来自房地产行业的压力。此外,一些建材商纷纷介入家装,加上“马路游击队”的干扰,家装公司需要继续收缩利润空间与之争夺客源。而且木材、陶瓷、电线、油漆、五金等装修材料纷纷涨价,直接导致了家装公司经营成本的增大,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模式创新:

    或将成为突围法宝

   国内的家居饰品卖场在做大、做专后要注重培育品牌,只有这样才能与国际家居饰品品牌相抗衡,从而赢得更多的市场。

   同样对家装行业而言亦如此,各方面价格上涨以及楼市低迷等因素也影响了家居业的发展。东易日盛董事长陈辉毫不讳言当前处于家居行业的转型期,传统的模式发展起来越来越困难,因此转型的定位就是由以前传统的家装服务商转型到家装整体解决方案的供应商。相关行业专家也表示,下半年对于家装行业来说形式依然严峻,各家装公司都把创新模式作为突破“重围”的法宝。于是,东易日盛加大了其木作工厂的推广,形成其新的核心竞争力;阔达装饰则将推出其第五代“主体家装”,以目标客户的需求为出发点,从六大方面服务消费者;元洲装饰则将环保的理念完整地贯彻到设计、施工、产品等一系列环节当中;博洛尼装饰则在精装、工装上发力,以及拓展全国渠道,力求增强抗风险能力。

   种种情况显示,家居家装业转型创牌已势在必行,因为只有业内的强者才能安然度过行业的寒冬,成为市场中优胜劣汰后的幸存者,既而迎来明媚的市场春光。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