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增版内容>>

手机广告净“脱靶”

2008-09-25 07:19:00 中国质量新闻网


手机广告净“脱靶”

专家认为,手机广告投送精准度欠佳,运营商应对用户进一步细分

    □ 本报记者 陈军梅

   手机广告被人们认为是一座很大的金矿,据艾瑞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手机广告市场的整体规模将达到30亿元人民币,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以及3G的推出极大推动了手机广告市场的发展。

   据了解,手机广告具有可以实现精确投放和后续营销的优势,广告商发出广告信息或者用户通过手机点击后,只要网络传输质量保证,广告信息可以片刻抵达用户眼前。特别是手机PUSH(推送)广告,由于通常情况下手机广告运营商已经得到了手机用户的基本信息,如用户所处的地域、年龄段,甚至有些广告运营商掌握了用户的性别和工作性质等信息,由广告运营商向特定的用户群发送广告内容,瞬间可以将广告信息推送到用户面前,克服了传播在时间上的推迟性,因此手机PUSH广告相对于传统的广告形式,有更强的针对性,而在成本方面也有较大优势,成为广告行业的一支生力军。

   然而,2008年年初的广告运营企业分众无线“短信门”事件,为PUSH广告的发展拉响了警钟,因为广告运营商在发展PUSH广告时,并没有考虑到用户的接受程度,而是强行地将信息发送给用户,使用户产生了很强的抵触情绪。更甚的是某些广告运营商为了提高推送的成功率,通过非正常手段获取用户的手机号与身份信息,更是引起了用户的强烈不满。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互联网发展研究部分析师池大治认为,精准广告一直是广告运营商和广告主们的目标,所谓精准,就是将合适的信息在合适的时间传递给合适的人。手机从通信的角度来说,具备了这一条件,但是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却并不是那么简单,因为还要考虑用户对内容的关注程度。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只有19%的用户认为曾接收到的广告信息有价值,另外的81%的信息基本或者是完全没有用,属于垃圾信息的范畴。

   可以看出,虽然广告运营商在试图将信息分类,推送给合适的目标用户,但并不是符合定义的所谓“目标用户”就是真正的目标用户,这里缺少的就是用户需求判断环节。

   出现了这么高的非成功发送,但依然有大量的广告运营商在使用手机PUSH手段进行广告推广。池大治告诉记者,这主要是两方面原因:第一是PUSH广告相对于其他广告来说,仍然是“最”精准的,而且运营的成本相对于其他广告形式来说,也是最低的。另外,所谓的“目标客户”并没有对垃圾信息提出抗议,也是促使市场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调查中,有82%的用户在接到不感兴趣甚至是反感的广告信息后,采取了置之不理的态度。正是这种态度滋养了垃圾广告的存在与发展。

   池大治认为,手机广告是一种能够实现快速、精准投放的广告载体,但是如果广告运营商希望实现这种效果,就应该多在平台上下工夫,收集用户的信息,对用户进行细分、再细分。在细分用户的基础上,对用户的需求进行确认。这种只考虑广告利益的做法,肯定是会被市场所排斥的,这种案例已经存在。《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