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 明
“中国制造”向“中国设计”转型
从深圳市被形象地称之为“设计之都”后,制造产业不再意味着机器轰鸣,也不再代表着欣欣向荣,“中国制造”正在褪掉自己的色彩。庞大的民工潮、昏暗的厂房、污浊的空气、无休止的加班正在被现代化的电脑操作、宽敞明亮的办公区域和高效率的产出比所代替。而设计正成为“中国制造”向“中国设计”转型过程中的“催化剂”。
在深圳,活跃着一大批设计公司。嘉兰图设计公司,中国最大的工业设计公司;为北京奥运会主会场“鸟巢”打造形象识别系统的中视纵横广告公司;浪尖工业设计、梁子时装实业有限公司、欧萌实业……一大批设计公司将这个曾经是中国制造产业最发达的城市慢慢改变成“设计之都”,通过设计带来的价值正以几何倍的速度增长。
当企业认识到设计已经成为全球化的路线时,一些知名企业开始把越来越多的产品交给专业的设计公司去做。10年前,中国汽车行业几乎没有自己的汽车设计。10年后,一个拥有900多人、年营业收入8000多万元、净利润1200多万元的汽车设计公司逐渐为人所知,这个公司就是同济同捷。在“掌门人”的带领下,同济同捷正在为登陆深市创业板做最后的努力。
设计业高速发展
深圳嘉兰图产品设计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短短8年内,嘉兰图先后为摩托罗拉、华为、联想、迈瑞、诺基亚、纽曼数码科技等多家企业提供过服务,服务类型涵盖消费电子、家用电器、通讯终端、医疗仪器等各个行业。企业最初发展时,只有两名员工,现在,公司有来自英国、瑞士、印度等国在内的500余名设计精英加盟,每年创造数亿元的产业价值,是目前中国最大的设计公司。公司设计作品先后获得过iF奖、红星奖、至尊红点奖等多项大奖。
与此同时,伴随着设计产业的高速发展,也引发带动了一系列为设计业配套服务产业的发展,相关信息服务越来越受到关注。在2005年以前,中国还没有一家专业为设计公司服务的网站,经过3年的发展,定位于为设计人才服务的中国设计英才网汇集了国内外1万多家知名设计公司,覆盖了设计行业的方方面面。随着这些产业的发展,一些资本也逐渐开始向这些领域集中倾斜。
投资巨头关注“后中国设计时代”
继房地产、互联网投资热潮后,各大投资公司纷纷将目光瞄准了中国设计产业。这个将“中国制造”转换成“中国设计”的阳光产业格外受到投资商的青睐。
9月份将在大连举办的2008中国设计节上,投资被列为最重要的主题之一。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风险投资专业委员会;拥有10亿美元资产、位居亚洲15大私募基金之列的霸菱亚洲投资基金;在亚洲活跃超过35年、在全球33个国家拥有超过600家办事处,曾参与中国建设银行、中国电信、中石化等多家大型国企、民营企业上市项目的美国摩根士丹利公司等知名的投资公司纷纷到大连寻求资本合作项目。
资本市场关乎创新的成败,关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成败。从“中国制造”进入“中国设计”时代以后,推动中国设计产业的发展重要核心在于推动中国设计企业的发展。只有解决了资本运转的问题,中国设计产业才有较好的发展空间,才能推动整个中国设计业的发展。投资机构与设计企业之间互相增进了解、加深友谊,一道共建互赢价值平台,共享全新理念及模式,为“后中国设计时代”注入了新鲜血液,中国设计与国际接轨也将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