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增版内容>>

华帝万次磨炼铸就一炬“祥云”

2008-08-28 07:42:00 中国质量新闻网

   8月24日,北京奥运会的主火炬在“鸟巢”上空缓缓熄灭。作为第二十九届奥运会的标志———祥云火炬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此时,广东中山华帝燃具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黄启均也跟着松了一口气,因为主火炬始终没有出现过任何问题,保证了整个活动的圆满进行。回想开幕式主火炬点燃的台前幕后,这位广东中山华帝燃具股份有限公司的总裁,也是“祥云”火炬的制造者感慨万千。作为北京奥组委的火炬技术顾问和“祥云”火炬全球传递的技术工程师,黄启均参与完成了境外19个国家和地区火炬传递的技术保障工作,被誉为伴奥运火炬时间最长的火炬手。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了给开幕式主火炬点火的创意提供技术支持(即李宁手持的火炬),从7月25日开始,黄启均每天都是夜里工作,从凌晨12点开始直到天亮。为了确保万无一失,黄启均对火炬进行了大胆的改造,一是大幅增加了排气孔的面积和数量;二是增加了一块隔热挡板;三是增加了燃气的容量。同时,为了不破坏火炬外观的美感,火炬的云纹也被加粗了。经过200多次试验,仅用了10天,他们就解决了所有的技术难题。

   从今年3月北京奥运会火炬全球传递开始,黄启均以北京奥组委技术顾问和圣火护卫的双重身份,一直陪伴着“祥云”火炬,为每一站的圣火点燃和圣火盆点燃提供技术保障。火炬在境外传递的每一站平均仅有30个小时左右,传递一结束就立刻上飞机去另一个国家传递,而黄启均要赶在下一站传递开始前把火炬装好,并反复测试。

   据了解,黄启均之所以能够成为火炬全球传递的技术工程师,是因为这次传递用的一共两万多把“祥云”火炬,全部都出自华帝股份之手。“祥云”火炬的外观每一个角度都呈流线型,每一个面都是不可展开的。这对加工技术和制作工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于现代金属加工成形工艺是一个难度很大的挑战。华帝勇于接受了挑战,并漂亮地完成制造任务。

   黄启均说,圣火传递没有出现过任何技术问题,在整个过程中,“祥云”火炬的熄灭率只有0.5%左右,远远低于以往历届奥运火炬,这说明我们的火炬制造和技术不仅是合格的,而且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