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增版内容>>

洗净均匀度标准有望于2009年上半年实施 国产洗衣机变局在即

2008-08-21 07:56:00 中国质量新闻网

洗净均匀度标准有望于2009年上半年实施

国产洗衣机变局在即

    □ 宗  欣

   洗衣机洗净均匀度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将促进产品的升级换代和技术进步,避免无序竞争和盲目竞争带来的资源浪费,将对制造企业设计、制造和消费者选购起到“指路牌”的作用。

    洗净均匀度标准明年实施

   据了解,目前,洗净均匀度的验证数据正在收集过程中,9月将形成修订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届时将在全行业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10月形成送审稿,由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清洁器具分技术委员会组织行业专家审定,通过专家评审后将于2008年11月形成报批稿,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

   预计该标准将在2009年上半年实施,届时GB/T4288《家用电动洗衣机》国家标准将成为符合我国国情、行业最高水平的洗衣机性能检测标准。

    检测标准提高促进质量提高

   质量是产品或服务内涵的客观存在,质量要经过权威机构依据检测标准确认,并通过合格证书或合格标志来证明某一产品符合要求,从而达到保护消费者利益的目的。

   检测标准之所以得到重视,关键在于它是由第三方机构对产品做出的具有权威性评价的基本技术要求,而检测标准是由权威机构组织的在行业内对产品技术要求达成共识的法规性文件。依据标准检测合格的产品,可使顾客和企业本身对产品质量建立信心。

   有专家指出:目前我国已是洗衣机生产大国,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的洗衣机需求量会大幅度增长,因此洗衣机产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洗衣机产业今后的发展。由于过去我们在洗衣机检测过程中过于强调强制性的安全方面,而忽视了产品性能的检测,使得消费者和企业片面产生了只要有了3C认证就是合格产品的错误认识,造成多年来我国洗衣机产品总体质量水平呈下降趋势。

   其实,安全只是对产品的最基本要求,产品性能质量才是企业最终的追求目标,为消费者提供有使用价值的产品永远是企业的追求理想。如果产品的竞争只停留在产品的外观变化和价格上,而忽视产品的内在质量的竞争,我们的洗衣机制造企业将被自己打败。所以,根据我国洗衣机产品特点和人民的生活习惯,提高适合我国国情的产品性能检测标准水平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性能检测标准的不断改进也是推动我国洗衣机产品技术进步和竞争力提高的必要手段。

    推动产品升级换代

   洗净度是衡量洗衣机优劣的最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家用电动洗衣机性能的核心功能。据专家介绍,洗衣机的洗涤过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作过程,既有洗涤剂的物理和化学作用,又有洗涤方式的机械作用(如波轮式、滚筒式、搅拌式),同时又受到洗涤时间和洗涤液温度的影响。洗涤过程还受到各类纤维织物(如棉、羊毛、丝、化纤织物)和粘附各类污垢(如油脂、固体、水溶性污垢)的影响。研究表明洗净度也只反映了所洗涤衣物干净程度总体的平均水平,对于单一件衣物的洗涤状况则不能清晰表达,而洗净均匀度则能够反映每一件衣物的洗涤结果干净程度的分布,是展示洗衣机洗涤效果的重要指标。

   我国洗衣机行业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成熟期,洗衣机行业从仿制、引进技术、合作阶段进入了自主创新的阶段,今后技术创新将成为洗衣机发展的主旋律。洗衣机的竞争不仅体现在价格、规模和质量的竞争,其品牌竞争将进入主要角色,依靠炒作和夸大某一卖点的竞争手段将越来越少。品牌的竞争意味着产品设计技术、制造技术的竞争,它考核的将是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制造能力的综合素质。而洗净均匀度恰好是企业展示自己产品设计与制造能力的平台,更加充分展现了产品的综合质量水平。

   因此,设计、制造水平高的企业非常欢迎在国家标准中加入洗净均匀度检测项目,绝大多数企业都支持在国标中增加洗净均匀度的检测项目,并且希望该标准能够尽早实施,为企业的产品竞争创造一个更加合理、公正的竞争环境。少数不规范企业面对这一检测项目,也将调整其经营策略,采用技术进步的方法提高自己产品的质量水平,否则将被市场淘汰出局。

   洗净均匀度标准为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可以避免由于标准缺陷造成的某些企业利用不正当手段恶性竞争对消费者利益的损害。产品洗净均匀度全面展现了洗衣机洗涤结果的真实状态,为产品进入流通领域设定了最低门槛,提高了综合素质高的制造企业的自信心和竞争力,将不规范竞争行为拒之门外,为消费者选购提供了更全面的参考依据。如果将洗净均匀度进行分等分级,产品的实际洗涤状况将一目了然,对制造企业设计、制造和消费者选购将起到“指路牌”的作用。《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