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增版内容>>

国产等离子屏下线 日韩垄断上游产业格局被打破

2008-08-14 07:16:00 中国质量新闻网

    □ 梁振鹏

   面对今年上半年中国等离子电视机市场销量同比猛增两倍的热销局面,国产等离子屏的下线对于中国彩电产业来说,无疑将是一剂强心针。

   8月初,南京华显高科有限公司(下称“华显高科”)位于南京的等离子屏生产线正式下线产品,而首批内置华显高科等离子屏的高清等离子电视机也已下线。此举,意味着长期以来日本、韩国的松下、日立、三星、LG等跨国企业在上游等离子屏产业形成的全球垄断格局,已经被中国本土企业打破。

   在平板电视(液晶和等离子电视)上游产业领域中,最重要的屏占据平板电视70%以上的生产成本。但是,多年来中国彩电企业都不具备生产屏的能力,以至于只能在下游整机领域赚取微薄的组装费,这种状况已经成为中国平板电视产业发展的严重瓶颈。

   华显高科常务副总经理林青园介绍,华显高科等离子屏采取的“荫罩式”等离子技术,是东南大学提出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始创新技术方案。东南大学校长助理、华显高科首席科学家王保平教授则表示,迄今为止,华显高科已经申请各类专利173项,涉及结构、材料、工艺、驱动、设备等方面,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体系。

   目前,华显高科首批下线的等离子屏已经提供给整机彩电企业———熊猫电子集团使用,创维等其他整机彩电企业也已经与华显高科洽谈过,表示出购买等离子屏的意向。

   据了解,华显高科成立于2006年4月26日,由南京高新技术经济开发总公司、东南大学、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和南京电子网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出资组建。华显高科等离子屏项目先后获得国家科技部、国家发改委等政府部门的大力资金支持。

   内置华显高科等离子屏的熊猫等离子电视机于北京奥运会期间在家电连锁卖场进行中小批量销售。

   林青园表示,目前华显高科对于等离子屏的研发、生产已经投入两亿元,形成了1~2万台的年产能。下一步,华显高科在加强研发、稳固工艺、提高良品率的同时,会再投资数亿元,建成年产能达50万台的两条等离子屏生产线。

   2006年年底,长虹通过收购拥有多项国际专利的韩国第三大等离子屏企业———Orion,从而拥有了日韩企业普遍采用的“表面放电式”等离子屏技术,长虹首期投资6.75亿美元、年产能为216万片的等离子屏生产线就采用了这一技术。

   对于“荫罩式”和“表面放电式”两种等离子屏技术,王保平分析说,“荫罩式”技术简化了等离子的结构和工艺,降低了功耗及对驱动电路的要求,从而大大降低了成本。对于同等产能级别的等离子屏生产线,采用“荫罩式”技术的投资成本只相当于“表面放电式”技术的1/3。

   对此,长虹多媒体(中国)营销公司总经理苏子欢表示,华显高科等离子屏的生产规模与长虹有很大差距,长虹等离子屏下线之后,会先做充分的技术论证和检测工作,在今年10月28日正式量产后,内置长虹等离子屏的等离子电视机才会进入卖场销售。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