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增版内容>>

杀毒软件行业将发生重大变革 免费行动开始产生行业集体效应

2008-08-14 07:07:00 中国质量新闻网

    □ 陈晓晟

    瑞星公司近日宣布,在全球发布基于“云安全”(CloudSecurity)计划且永久免费的“瑞星卡卡6.0”,并捆绑免费期为一年的“瑞星杀毒软件2008版”和“瑞星个人防火墙2008版”。

   在杀毒软件行业“免费风”越来越盛行的大背景下,就连国内杀毒软件厂商“领头羊”瑞星也将自己的拳头产品挂上了“免费标签”,这预示着我国杀毒软件产业或将发生重大变革。

    杀毒软件市场盛行“免费风”

   杀毒软件市场的“免费风”渐渐盛行。今年7月16日,奇虎董事长周鸿祎宣布推出免费的360杀毒软件,并承诺将进行永久的免费服务。“一石激起千层浪”,此举也使得奇虎360一时间成为国内杀毒软件行业的焦点。瑞星随即在全球发布永久免费的“瑞星卡卡6.0”,并同时宣布其所捆绑的杀毒软件、防火墙全球免费一年。

   目前国内杀毒软件市场硝烟四起,国产杀毒软件厂商瑞星、金山、江民仍呈三足鼎立之势,而国外杀毒软件品牌像卡巴斯基、诺顿、麦卡菲等正拼命想挤进中国市场。各大品牌的杀毒软件在产品推销方面更是不遗余力,免费试用、捆绑免费、限时免费等各种靠“免费”做推广的方式日渐盛行。

   对于杀毒软件的免费,奇虎董事长周鸿祎则表示,杀毒和邮件、搜索、IM一样,都属于互联网基本服务,而基本服务应该对所有网民免费。业界人士认为,随着瑞星加入到杀毒软件的“免费大战”中来,这场由奇虎360发起的杀毒软件行业免费行动已经逐渐开始产生行业集体效应。

    免费是瑞星的防御性战略

   对于瑞星将其主要的杀毒软件产品实施免费一年的策略,瑞星市场总监马刚表示,瑞星推出一年免费策略,一方面是阻挡国外公司用免费的噱头将不完整的杀毒软件推送给用户,另一方面瑞星此举意在阻挡国外公司侵蚀国内市场。

   业界人士也对瑞星此次推出免费杀毒软件产品的举动进行了分析。知名互联网人士刘兴亮认为,瑞星此举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应对越来越多打着各种旗号的免费杀毒软件的挑战。此前,瑞星也曾经推出过几次有期限的免费杀毒软件,有三个月期的,有半年期的,只是这次的免费期限更长一些而已。在谈及瑞星此举是否是针对奇虎360的免费策略时,刘兴亮认为瑞星应该不是针对某款具体的杀毒软件,而是为了应对杀毒软件行业整体的免费趋势,而这仅仅是瑞星的一种防御性的战略而已。

   与此同时,也有人对瑞星实施免费策略后,是否会对盈利产生影响表示担心,他们认为实施免费策略将会对瑞星的盈利带来影响。对此,刘兴亮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在刘兴亮看来,实施免费策略对瑞星盈利来说应该影响不会太大,因为免费主要是针对新用户,瑞星的老用户大都已经缴纳了费用,这块用户的流失率应该不会太大,也不会对盈利造成太大影响。另一方面,通过免费策略,瑞星将进一步开拓市场,拥有了庞大的新用户,这对于瑞星未来的计划也是大有好处的。

    盈利模式有待解决

   在推出免费杀毒软件后,奇虎董事长周鸿祎就预测,国内杀毒厂商会跟进360相继推出自己免费的杀毒产品。而瑞星紧随360之后推出免费的杀毒软件产品,似乎也印证了周鸿祎的预测。杀毒软件的“免费风”将给整个杀毒软件行业带来巨大影响,特别是对杀毒软件的盈利模式产生影响,可以判断,未来杀毒软件的盈利模式将走向多元化。

   在刘兴亮看来,免费杀毒软件这一策略对于整个杀毒软件行业影响深远。首先免费策略对降低用户使用门槛肯定会起到非常好的促进作用,将会有更多的用户使用正规厂商免费提供的杀毒软件产品,也有助于打击盗版的杀毒软件;其次,免费会让杀毒软件的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有助杀毒软件厂商做大做强;最后,由于免费模式的实行,杀毒软件厂商原有的盈利模式将会产生一定改变,未来杀毒软件厂商的盈利模式将走向多元化。

   虽然杀毒免费策略带来的好处很多,但刘兴亮也表达了自己对杀毒软件流行“免费模式”后的某些担忧。在刘兴亮看来,随着免费杀毒软件的逐步普及,原有盈利的模式逐步改变,新的盈利模式逐步成熟,但是在这“新老交替”的过渡期中,杀毒软件厂商的盈利模式是否会出问题?能否“实现平滑过渡”?免费后,杀毒软件厂商对用户的服务是否会打折扣?这些问题值得业界关注。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