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增版内容>>

四大问题制约二手车行业发展

2008-08-05 07:04:00 中国质量新闻网


四大问题制约二手车行业发展

维修保养记录不全  全国性规范合同难出台 评估标准多  门槛不清晰

    □ 王 萌

   中国的二手车行业相比较国外同行业,其历史可以说是非常短暂的,从1985年国内成立第一个二手车市场至今只有23年左右的时间,而美国、欧洲等二手车行业发展了50年以上,即使我们的近邻日本也有超过35年的历史。

   虽然国家在2005年之后加快了政策的制定,但是在政策细节、执行监督力度等方面仍有很多的“不足”,时至今日仍形成了某些区域某些情况下的“随意”,阻碍了行业的发展。

    维修保养记录不齐全

    公里表调整没处罚

   质量保证期内4S店维修,质量保证期外找修理厂维修,这是很多新车所经历的过程,往往超过3年6万公里以上的车辆很少有完整的维修保养纪录。

   这就造成了很多车辆没有历史档案可以查询,进行二手车交易之后很多常规的故障和隐患都会存在,尤其是很多用户比较关心的车辆公里表行驶里程数。

   因为车辆的行驶里程数相对能表现车辆常规磨损的使用状况,但是由于没有记录,一方面某些消费者出售之前为了价格高一点调整公里表减少里程,另外一方面是某些旧车中间商调整。这就造成了二手车交易中现在很多人强调的“外行看表,内行看车”,公里表这一重要参数无法参考。

   其实在早期的美国、日本也都有这种情况出现,当时也存在着很多修理厂的问题,也不都是4S店这样记录齐全的,但是为了确保里程表的真实,汽车消费发达的国家都针对里程表调整有明确的法律处罚,不仅有较大金额的处罚,同时还有6-36个月不等的监禁。这样从很大力度上遏制了里程表调整的行为,促进了二手车的根本性发展。

    全国性规范合同难出台

    执行力度不到位

   新的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出台后,有关部门为了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制定了新的全国交易规范合同文本,在一些城市已经进行了推广。根据规范文本看,内容比较翔实,但是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理解起来比较麻烦,缺少图文并茂的说明性内容,比如我们参考很多汽车消费发达国家,其合同的指导性和图文说明要清晰很多,这方面二手车交易合同还需要进一步规范,一些厂家的品牌二手车合同非常好,具有不错的指导作用。

   另外一点就是规范合同的使用执行力度,据北京市旧机动车交易市场的统计,该市场采用强化方式针对商户进行管理,规范合同使用率超过80%,但是很多个人之间交易仍旧是“马虎了事”,包括很多现在从事二手车服务的4S店也都采用各自合同,缺少相应的保障内容。

    评估标准多

    赔付不明确

   相对于很多二手车服务供应商来说,二手车评估是看上去“吸引力十足”的行业,不仅一些大规模的经销商有自己的评估标准,汽车厂家、汽车市场、评估公司甚至是某些网站都有各自的评估标准,但是纵观整体评估的系统和标准,我们发现没有任何一个标准可以说是赔付明确的,一旦涉及赔付都是模糊和复杂的。

   一方面是由于我国新车质量和索赔方面仍不完善,另外一方面是因为评估服务在国内现有的技术、人才、系统等方面都有着较大的缺口,存在推广难度大、使用者认可难、一次性固定投入大、回报周期不确定等诸多不稳定因素。据了解,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正在起草相关的规定。相信,不久的将来二手车评估市场一定会逐步规范。

    门槛不清晰

    鱼龙混杂负面大

   随着行业的发展以及规范化的服务,今后的二手车市场任何形态的交易模式和服务模式不能按照发展初期的“个人游击队”方式、依靠低成本低服务的方式,相对的入行要求和门槛要加大,并提高从业者的各项指标。

   比如现在行业占有率比较高的二手车市场,在其自有土地、专业人员数量、从业经验、投资规模、服务项目、从业时间等方面都应该有较高的门槛,而不是几张纸、租个地方就依靠开发票赚钱,这类的市场应该加大门槛力度和数量限制,不能一味地放开。

   再有就是数量较多的中间商,必须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和管辖市场,不能采取流动方式,把“游商”变成“坐商”才能根本性地改变其诚信基础,也就是很多人说的“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作为规范化的经营者,行业越规范才能吸引更多的投资方和消费者,才能更好地提高行业发展水平,我们期盼政府尽早出台相关政策法规。行业规范服务好了老百姓才愿意踏踏实实地买个实惠的二手车。《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