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增版内容>>

凉夏让空调业患上“感冒”

2008-07-24 07:04:00 中国质量新闻网

库存1500万台  有八成企业未完成销售目标

凉夏让空调业患上“感冒”

    □ 李 薇

   按照行业惯例,每年8月1日到次年的7月31日为一个冷冻年。这意味着,目前已是2008冷冻年的收官阶段。据统计,现有空调库存1500万台,这是迄今为止国内最大规模的空调库存量,有八成企业没有完成今年的销售目标。业内专家认为,随着明年新的能效标准出台,经历过前几年的洗牌之后,空调业步入了“拐点”,部分企业将出局。

    遭遇内外双重压力

   近日,多家空调企业都表示,今年的销售情况很一般。家电卖场资料显示,由于遭遇凉夏,八成空调厂家尚未完成年度销售任务。中华商务网统计,今年5月,空调市场单月内销创下国内空调市场6年来最大跌幅。

   据透露,在此情况下,6月份部分一线品牌已悄然减产,而部分企业的压缩机采购量也大幅缩水。业内专家表示,如果空调销售继续下滑,包括行业巨头在内的很多空调厂家将面临资金链紧张的危机。其实,为解决资金问题,多个空调企业都在资本市场想办法,但无奈的是,在不断缩水的股价面前,企业不得不一让再让。7月20日从科龙传来消息,该公司将终止向海信空调发行股票购买白电资产的预案,且未来3个月将不会重启该笔交易。

   原材料成本大幅增加让空调企业“雪上加霜”。钢材、铜管等原材料价格暴涨,特别是炼钢原材料铁矿石价格上涨96.5%,使得成本大幅上涨。

   除此之外,由于出口价格整体上浮了10%~20%,空调企业出口遇瓶颈。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家电分会秘书长于治璞表示,今年我国空调出口数量和价格都出现下降,空调出口局面十分不利。空调外销的受阻,迫使更多的企业不得不将完成年度任务的重心放在了国内市场上。

    新能效标准成“分水岭”

   与前两年不同的是,今年,空调企业在受内外双重压力的同时,还要接受新能效标准的“过堂”。

   6月18日,随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征求意见稿的下发,“能效门”大争论逐渐尘埃落定,国内空调能效门槛很可能被定为现行的2级水平。

   目前市场上多数空调为2级能效以下产品,一旦2级能效标准得以实施,就意味着行业库存的千万台空调在明年也难以消化。

   而为了应对新能效标准,包括海尔在内的多个空调企业已计划提前停产3级以下能效空调。格兰仕表示,低能效的库存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目前该公司已停止生产低能效产品,明年将主要精力放在能效比2级以上的空调。海信、科龙也表示,自去年开始已停止研发低能效空调产品,且海信以变频空调为主,将逐步退出定速空调市场,主攻节能高效的变频市场。

   据悉,2007年,全国库存的4级和5级能效空调多达1000万台。到2009年,国内空调能效比准入门槛可能从目前的2.6提高到3.0。北京苏宁总经理助理孙承志表示,目前国内空调市场上80%以上的定速空调产品能效低于3.0,这些产品必须在1年内迅速消化。

    二线品牌期待翻身

   按照国家2003年的标准规定,将空调的能效比分为5个级别,1级最节能,5级能效最低,低于5级的产品不允许上市销售。2003年的空调能效标准曾使许多空调品牌出局,空调品牌由400个缩减至不足100个。专家认为,新的能效标准将使市场迎来新一轮淘汰赛。

    家电专家认为,新能效标准的出台将使所有品牌相对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2003年的能效标准规定的只是空调最基本的能效门槛,由此所增加的生产成本并不严重,转型相对而言要容易得多,而此次能效升级则是将能效门槛定在比欧盟现有的能效门槛还要高的水平,预计单台生产成本普遍上扬10%~20%。

   在此情况下,业内人士认为,空调大鳄由于自身优势,如能解决库存问题就能继续站稳脚跟,而二线品牌,特别是低能效产品库存较小的企业,将在此次新能效标准的冲击波中翻身。今年国内的空调旺季销售惨淡,而低能效空调在明年恐难上市,今年空调销售可能还会有旺季,但这个“井喷期”不会持续很长时间,因此各个厂家为了消化库存,极有可能掀起价格战。《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