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际显示领域最新材料、器件、系统和软件调研发现
产业成长离不开中国市场
□ 本报记者 吴 绵
近期,有关专家就国际显示领域从最新的材料、器件、系统和软件,到各种最终应用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大型调研,发现在显示技术和电子信息产业领域欧美厂商的领先优势在于专利与创意,而亚洲杠杆撬动着全球技术应用市场,世界开始重新认识亚洲和中国。
把亚洲和中国看成一个战略市场
在如今的美国硅谷,几乎每家公司都把亚洲和中国看成一个战略市场,并且都开始推出自己的亚洲和中国战略。
Pericom是一家半导体公司,和硅谷许多芯片公司一样,Pericom从与PC相关的领域建立了极强的竞争优势。目前在连接芯片市场上,该公司是业内唯一一家为多种产品功能需求提供应用的制造商,产品覆盖多种系列。这种与英特尔的技术进步密切相关的生意,看起来好像是一门更应该在硅谷开花结果的生意,但该公司近年来的快速成长却离不开亚洲市场。
“高速串行连通转接市场是一个10亿美元级的、同时还在高速成长的市场,正在数字电视和家庭媒体中心等消费电子,移动电话、GPS和数字媒体播放器等便携设备,服务器、笔记本电脑等计算设备,通讯系统和嵌入式系统等大小系统中,取代传统的并行单端接口。”Pericom半导体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许志明说。
从上述技术的应用方向可以看出,亚洲正在承担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系统产品设计和制造,因而成为了连通芯片市场中最重要的客户群,并且将在今后几年内加快与连通类芯片厂商的协同创新。2007年,Pericom半导体的5大客户分别是戴尔、思科、惠普、Garmin和三星,而在重要客户中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亚洲品牌,包括中国的华为和中兴等,而许多顶级品牌在亚洲的研发中心或者原始设备制造商开发、设计并在亚洲制造的产品,正在销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亚洲杠杆撬动全球技术应用市场
但是在先进显示技术的应用领域,中国已经开始走到了世界的前面。在全球各大品牌企业越来越多地转向高端研发、品牌运营、渠道拓展和资本运作的同时,中国的一些电子企业在先进技术的应用领域内,开始走出完全靠组装加工的低毛利发展模式。通过利用自己不断强大的设计能力,在消费电子等产品领域开发和生产出一些全新的产品,并且与过去都通过代理商卖到全球的市场模式不尽相同,成为世界一流品牌的原始设计和生产供应商。
MED集团有限公司推出的聚合物技术和产品变革改变了观看移动电视和视频的方式。公司通过在一个CMOS基片上布敷一种特殊设计的P-OLED层,开发出了发光微显示技术,并于2005年实现第一款产品的商品化出货。今年4月,MED公司在北京和深圳召开发布会,向业界介绍其新型显示器,同时宣布该产品又被一家位于中国的国际制造商亿思达显示科技有限公司选用,应用在可戴式移动多媒体视频眼镜的设计当中,这是该公司产品在中国赢得的又一个设计。亿思达也宣布,该公司生产的采用新型个人视像耳机已向分销商出货,为移动电视、视频和3D影院提供视频眼镜。
从MED的全球市场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于许多新的技术和产品,亚洲的许多专业厂商能够快速地进行导入,迅速地设计和推出一些新颖的产品,进入亚太市场或者通过渠道进入欧美市场。但在全球市场上,一些国际领先的国际大品牌厂商则需要更多时间对技术、市场和投资回报进行评估,他们除了自己研发外,也通过原始设备制造商或者委托进入其供应链的设计公司进行设计,一旦他们推出相应产品,无论是订货数量还是市场推广力度都很大。
中国企业应提升综合创新能力
欧美和日本的公司在专利和设计创意中继续保持领先,比如根据专业跟踪全球专利情况分析,欧美及日本在相关领域申请了大量的专利。欧洲企业和研究机构申请的许多专利都和材料有关,而日本的企业专利数量最大,把每个专利覆盖的内容都做到最细,而专利涉及的领域包括新材料和新器件等。欧洲和日本都形成了一些专利申请大户,如欧洲的CDT和日本的精工爱普生,在数量上遥遥领先其他厂家。
而今年的国际显示大奖颁发给了许多极富创意的公司和产品。比如,年度显示器件金奖颁发给了Luminus器件公司,该公司的大屏幕液晶电视背光单元可以取代多个发光二极管。而年度显示设备金奖和年度显示应用金奖则分别由推出行业内第一款商品化OLED电视的索尼公司,和推出了集成了显示和触摸相关技术等新人机界面的iPhone的苹果电脑公司获得。从这些奖项来看,技术创新和应用创新的发展前景都极为广泛。
专家指出,中国企业要进入快速发展的新型显示和高端电视市场将会有诸多挑战与机会,快速提升综合创新能力是当务之急。中国企业必须走出一条全新的创新发展道路,其中创新模式的研究和技术创新本身同样重要,而且其中的与全球同行的合作与沟通是关键。《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