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增版内容>>

车体并非越重越安全

2008-07-08 06:54:00 中国质量新闻网

   买车除了关注价格、油耗以外,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安全。目前汽车安全受到人们越来越高度的重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人们对汽车安全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局限。如有些人认为在高速行驶的状态下,车体越重越安全;不少消费者通过关门的声音判断车身是否结实。汽车专家介绍说,这些都是认识上的误区。汽车科技发展到今天,在真正保证车辆行驶稳定性的因素中,更重要的是车身造型。

   据介绍,要把车身造重容易,造轻才难。现在各大厂商开发的铝合金发动机,其目的就是尽量将钢板减薄,降低车身重量,以提高车辆的加速性能;而更重要的是,车身减轻能够有效减小刹车时的惯性,从而缩短制动距离,确保车辆安全。例如奥迪R8就是通过车身上的扰流件和车底的气流扩散器增强下压力。当车速高于100km/h时车尾的扰流板会自动打开,当车速降低到35km/h时自动收回。此外,奥迪R8的金属底盘上设置了大量的气流引导部件,它们能增加气流的流速,在车身和地面之间形成低压,使车身将轮胎紧紧地压在路面上。车身造型的安全设计还要尽可能降低事故中对外部人员的伤害,例如塑性保险杠、内藏式门把手等。在以中级车市场为代表的国内车市中,车身造型的设计和高科技材料应用也正在快速完善,并与国际接轨。看来,在人们一味依赖汽车的智能化、电子化以保障安全的同时,对汽车造型也应有一个理解了。

    (崔  庚)《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