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增版内容>>

“中国血统”跨国公司转型在即

2008-06-19 07:09:00 中国质量新闻网

入世7年,中国企业正在从输出产能走向输出技术

“中国血统”跨国公司转型在即

    □  本报记者  王杨二

    2008,是中国“入世”的第七个年头。

   7年来,在与海外跨国公司短兵相接的竞争中,中国成长出了一批诸如格兰仕、联想等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这些企业,被誉为“中国血统”的跨国公司。

   日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企业评价协会将格兰仕誉为“微波炉行业领袖品牌”,而在此之前,格兰仕、联想等本土企业分别荣膺权威机构评定的微波炉、个人电脑领域的“理想品牌”。

   中国家电协会秘书长陈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在中国加入WTO后的第七年,格兰仕、联想等本土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不断扩大,表明“中国制造”正在向跨国公司转型。

    自有品牌站稳脚跟

   相关资料显示,在2001年我国加入WTO时,格兰仕微波炉的全球产销量由1999年的600万台飙升到1200万台,占据全球总产销50%以上的份额,2007年其微波炉全球产销高达2500万台。

   无独有偶,格力继巴西、巴基斯坦之后的第三个海外基地也在2008年5月投产。海尔张瑞敏也在近期向外界表示,在已有30家海外工厂的基础上,2010年前海尔将至少再建10个海外工厂。这表明中国的企业已把工厂建在了海外,“中国制造”已成为全球制造。这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情。

   然而,格兰仕常务副总裁俞尧昌在欣喜之余把目光转向更远,他认为单纯输出产能,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事。俞尧昌透露了一组数据,在刚刚加入WTO的2001年,中国民族制造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为3.39%,到2004年提高到3.75%,提高的程度十分有限,远低于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程度。但是,这种尴尬在许多跨国经营企业的努下得到了很大的改观。2004年以来,格兰仕自有品牌微波炉产品的销售比重每年以两位数幅度提升,目前,格兰仕自有品牌产品出口已超过50%。

   与此相同的是,海尔自有品牌出口从2005年开始就占到总出口额的90%左右,率先成为我国白色家电中品牌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企业。

    输出技术跨越输出产能

    “中国血统”的跨国企业自有品牌的突出表现,自然受到了国际市场更多的“特殊待遇”。

   据悉,从2007年开始,“入世”的5年过渡期已正式结束,“中国血统”跨国公司,遭遇了加入WTO之后的“七年之痒”。据博锐管理在线研究表明,继WEEE和RoHS之后,欧盟设立的EUP环保指令,在2007年8月正式实施后,不到一年时间,估计有不低于500亿元的家电产品出口受到影响。

   “除了不断增多的外贸壁垒,中国制造阶段性遇到的寒流,还包括人民币的持续升值、成本压力增大等各种因素,本土跨国公司在2007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格力董明珠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俞尧昌说格兰仕也清醒的认识到这点,他表示,“通过核心技术开发,价值创新,增强品牌的溢价能力,是我们真正走向世界的唯一出路。”

   俞尧昌介绍说,格兰仕在产量占有绝对优势后,便转向技术研发,在微波炉领域,率先引入包括韩、日和美国在内的尖端研发人才,格兰仕对磁控管(即雷达管)、压缩机、电机、电脑板等这些核心技术的掌控,目前已经处于向欧美和日、韩技术输出的阶段,在国际市场已经处于一流水平。格兰仕研发的全能型微波炉、被称为行业最静音的22分贝光波空调等核心技术产品,都已在欧美市场引起了热烈的反响。

   据悉,目前,来自欧美、日、韩等地的上百家跨国公司,均已开展了与格兰仕技术输出方面的合作,格兰仕作为“全球微波炉研发中心”的努力已得到全球业界的肯定。

   中国家电协会秘书长陈钢认为,我国家电自有品牌竞争力的增强,与加入WTO后我国企业完全融入到国际市场竞争环境有很大关系。通过强化引进发达国家的核心技术、装备以及全球专家级人才,与众多顶级跨国公司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种“站在世界巨人肩上发展”的模式,令中国企业在学习和研发先进技术、营造更宽广的海外网络等方面进步更快。中国企业要想成为真正的跨国公司,就必须在核心技术方面增强竞争力。《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