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增版内容>>

平板面临“维修太贵 不修则废”尴尬

2008-06-05 07:15:00 中国质量新闻网

    □  胡立彪

   在快速消费时代,一次性使用、用完就扔的东西越来越多。但如果把平板电视也当成是一次使用的东西,这听起来有点天方夜谭。不过,事实的确如此。

   一位消费者2006年花1万多元买了一台37英寸液晶电视机,用了不到两年,液晶屏就出现故障。由于已过厂家规定的1年包修期,消费者只能自掏腰包,而维修只有换屏,又要花1万元。想想看,目前同尺寸的产品市场价也不过几千元,换屏还不如再买台新的,在这种情况下,那台只用了1年多的平板如何处理?唯扔之。

   虽然就当前的技术而言,液晶屏完全可以维修,但许多厂商在过了包修期后进行售后服务时往往只换不修。一方面,平板技术更新很快,产品换代周期不断缩小,为了能够跟上市场潮流,厂商一般不会为淘汰产品预留多少维修资金。另一方面,由于目前我国在政策法规上还缺少针对平板电视维修服务的相关标准和规范,这使得许多厂商在处理售后问题时存在一些随意性,消费者的权益因此便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消费者会像前面提到的到那位消费者一样,平板电视一旦出了问题,则很容易陷入“维修太贵、不修则废”的尴尬境地。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家电课题组不久前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2008年前两个月,平板电视投诉率与2007年同期相比增长了两倍,65%的被调查者在平板电视售后服务过程中曾因维修费用过高而与厂商发生争执和冲突。

   毋庸讳言,平板电视维修费用高,存在一定的客观因素。与传统CRT电视相比,液晶、等离子平板电视在技术上有许多根本性的不同,其电路几乎都集中在一个显示屏上,而以显示屏为代表的核心技术,自主品牌厂商基本全靠进口,仅此一项就占整机成本的60%~70%。即使是合资品牌,显示屏的许多材料也大都依靠上游企业提供,占用的成本也很高。而基于平板电视的发光成像原理,液晶电视所需要的荧光灯管存在使用寿命低的固有弱点,依目前的市场行情,更换费用要达到数千元。等离子显示屏相对而言问题要少一些,而一旦出现问题基本上都属于不可逆损坏,整个显示屏就算废了,而要换新的,一块42英寸的面板国际报价就要几百美元。

   至于包修期短,厂家似也有自己的苦衷。正是由于在显示屏技术上受制于上游企业,而生产显示屏组件(屏+驱动板)的厂家一般只给18个月左右的质保期,这就使得电视整机企业不敢对消费者承诺超过上游企业的质保时间,在平板电视日益微利的情况下,没有哪家企业愿意背上售后的“大包袱”,只好将它甩给消费者了。

   虽然厂家有难处,但消费者显然并没有替它们背包袱的义务。业内人士表示,平板电视产业要想取得新的突破,除了技术升级外,最为关键的就是彻底改善平板电视售后服务水平。若高投诉率与高维修成本的局面得不到根本改变,平板电视势必会堕落成“一次性消费品”,这既会伤及整个平板产业的信誉,更会动摇产业发展的根基。

   况且,国家目前正在逐渐加大对平板电视市场的管理力度,而针对售后服务领域的《家用平板显示电视机安装和维修服务技术规范》已通过审批,有望在今年年内出台,这意味着,平板电视厂商很快将失去“包袱”借口。在消费者的权益要求和政府监管的双重追问下,平板电视厂商该如何抉择,这已经不再是需要提醒的问题了。《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