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增版内容>>

[图文]新媒体搭建抗震救灾信息桥

2008-05-22 07:00:00 中国质量新闻网

互联网、手机以速度快传播广在突发事件中独显优势

新媒体搭建抗震救灾信息桥

   四川省汶川大地震将映秀镇夷为平地,通讯、电力中断,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的手机信号全无。5月17日晚在汶川县映秀镇参加救灾的解放军利用四川省卫星通讯公司提供的免费卫星电话与外界沟通。任晨鸣 摄 

    □  本报记者  陈军梅

   “四川汶川发生7.6级地震。”5月12日下午,就在记者和同事们感到一阵眩晕后十几分钟,记者就收到了新浪网发来的这条手机短信,这是我们获得的最快、较准确的地震信息。随后,各大互联网站陆续报道了地震的消息。

    这种新闻的传播速度在3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互联网、手机已逐步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新媒体。四川省汶川特大地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也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许多人通过这些新媒体便捷、快速、全面地浏览到了相关信息,互联网、手机在突发事件中发挥着独特优势。

    网络新闻受众已有1.5亿人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称,在中国网民的网络应用中,网络新闻观看率仅次于网络音乐和即时通信,处在第3位。截至2007年年底,2.1亿网民中,有73.6%的人半年内在网上看过新闻,网络新闻的受众群体已有1.5亿。新闻网站吸引了大量网民,有1/5的网民上网的第一目的是看新闻。中国网络新闻的发展毫不逊于互联网普及率高的国家。

   近几年来,互联网新闻呈现出迅速发展的态势,拥有1.5亿受众的中国网络新闻,正以空前的发展速度影响着人们的阅读方式和思考方式。

   有网友说:“以前很少关注新闻,现在有了新闻网站,每天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关注一下当天新闻。能够了解当前的时事,才能更好地做本职工作。”、“互联网明显地改变了我的生活工作方式,新闻网站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为多样,影像、文字同时存在给了我许多不一样的体验。”

   从如今的发展态势来看,新闻网站已经牢牢锁住了自己的铁杆受众,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有更多的人通过互联网了解最新、最全、最快的地震灾情。

    抗震救灾手机报推出

   随着移动增值业务的不断发展和移动终端功能的不断提升,手机已逐步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在新媒体的进程中,全面崛起的手机报和日渐流行的手机阅读已成为手机媒体领域引人注目的亮点。

   5月15日,新华社与中国移动共同推出了以抗震救灾为主题的短信、手机报和图片报等免费系列手机特刊。据了解,为确保抗震救灾系列手机特刊和抗震救灾手机报的报道做到及时、准确、权威,新华社调集了专门的采编、技术、服务力量,24小时值守。中国移动全力做好技术保障工作,力求稳定快捷地把抗震救灾资讯传递给灾区群众和全国手机读者。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说,新华社与移动运营商围绕抗震救灾工作,充分利用手机的独特优势,第一时间传递党中央的声音、抗震救灾的进展情况和全国人民的关心支持,为灾区人民夺取抗震救灾胜利提供了及时的信息服务,鼓舞了灾区人民的士气。

   新华社与中国移动共同推出的抗震救灾系列手机特刊包括抗震救灾快讯、抗震救灾手机报、奥运图片报抗震救灾特刊。抗震救灾快讯以短信的形式,向全国手机用户提供地震灾情、救援情况、政府公告及其他抗灾资讯;抗震救灾手机报、奥运图片报抗震救灾特刊每天以图文并茂的彩信形式,向全国手机报用户报道党和国家抗震救灾的重大部署、各级党委政府贯彻中央部署的具体措施、抗震救灾的最新进展以及灾区群众生活、防震防疫和自救常识等实用信息。

    手机媒体化是一种趋势

   当前,虽然手机报和手机阅读等手机媒体服务在发展定位、合作模式、数字版权、管理政策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但手机的媒体化已是大势所趋。随着国内3G商用的逐步推进,传统报业、出版业和广播电视业将加速向移动终端汇聚,手机媒体业必将步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随着传统报业与手机的加速结合,一个新兴的数字媒体形式手机报应运而生。如今,全国一些主流媒体纷纷推出了手机报,手机报的种类已有100多种,用户已有数千万。

   值得关注的是,近几年来,手机报在“两会”和党的十七大等重要会议和突发事件的报道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显示了手机媒体独特的传播优势。自2005年以来,人民网、新华网、央视国际、千龙网等国家重点新闻网站纷纷开始尝试用手机报道“两会”,手机在重大时政报道中已经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而此次手机报同样为四川汶川抗震救灾发挥了独特优势。全国一些主流媒体还建立手机报抗震救灾联盟,利用第五媒体的优势在全国范围内搭建抗震救灾新闻信息桥,及时报道全国各省抗震救灾的最新情况,同时发布各省政府、民众向灾区奉献爱心的政策和活动,把各兄弟省市众志成城,携手相扶的感人事迹广泛宣传,让读者在较快时间内了解更多的全国抗震救灾新闻。在播发抗灾新闻的同时,还发布防灾减灾的实用小知识、普及应急知识,增强防范意识,提高群众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的能力。

   业内人士认为,经历了短短几年的时间,手机报已发展成为具有庞大读者群的新型数字媒体。特别是近两年来,在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的进程中,移动运营商准确把握手机媒体化的大势,将手机报作为重点业务予以积极推广,手机报正在向越来越多的手机用户渗透,并正改变着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