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增版内容>>

“寻找位置”的伊莱克斯

2008-04-10 07:37:00 中国质量新闻网

品牌定位上的摇摆不定和产品线的反复无常,让世界最大的家电制造商在进入中国市场后却迷失了方向

“寻找位置”的伊莱克斯

   3年时间五易其帅,在经历了人事动荡、战略摇摆之后,伊莱克斯决定重新回归高端定位,高端形象是伊莱克斯希望展露给中国消费者的脸面。今年3月,伊莱克斯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再度易人。索爱(中国)公司原副总裁李艳已成为伊莱克斯近5年来的第五位中国区老总。
   上个世纪,这家全球最大的家电制造商以高附加值和设计见长的产品在世界上所向披靡。然而,这位拥有高贵血统的国际家电巨头进入中国后却缺乏方向感,甚至一度面临着从中国撤退的困局。
   2008年,被伊莱克斯定义为“寻找自己位置的一年”。而伊莱克斯还能够重新找回它最初的方向吗?它在中国的发展为什么会迷失方向?

以低价换市场

   1997年,伊莱克斯和西门子先后介入中国冰箱领域。作为外资品牌,伊莱克斯和西门子都面临着品牌培育的过程。然而比起西门子坚守高端的形象,伊莱克斯的品牌定位一直摇摆不定,销售业绩也不尽如人意。
   在连续3年高达6000万元的亏损后,瑞典总部撑不住了,做出了准备撤出中国市场的决定。此时,百事可乐中国区原总裁刘小明上任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革新。
   刘小明主政初期,在缺乏总部投入和追求销售业绩的双重压力之下,只能强调多卖产品,尽最大可能增加市场份额,伊莱克斯也把在中国的重点调整为主攻低端市场。在营销策略上,推行亲情化营销和向经销商提供高扣点政策,这个策略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成功,伊莱克斯电冰箱销售量几乎呈直线上升,从1997年到2000年,其市场份额从0.41%上升至8.70%,产品销量几乎每年都以100%的速度增长。但是副作用也很明显,伊莱克斯的品牌定位逐渐低端化。
   2001年,伊莱克斯借兼并杭州东宝空调杀入空调行业。几乎同时,伊莱克斯在南京又购买了一条生产线,进入洗衣机行业。而为了应对频繁的价格战,同年又在南京兼并了伯乐电冰箱厂。刘小明把伊莱克斯这一国际品牌用完全本地化的做法进行改造:扩大产品线的规模、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充分利用中国富余的家电生产资源进行低成本扩张。随后,伊莱克斯进入低成本扩张时代。
   频繁的收购透露着伊莱克斯试图全面占领家电市场的野心。2000年是伊莱克斯(中国)飞速成长的一年,仅上半年,伊莱克斯(中国)销售额同比增长了126%,产量同比增长了77%,销量同比增长83%。根据国家信息中心、赛诺市场研究公司和中怡康经济咨询公司统计,在大中城市,伊莱克斯冰箱市场占有率已升至第二名,并已被公认为是最服水土的洋家电品牌。2001年2月正式投产的伊莱克斯空调,在短短的4个月之内,取得了15万台近4亿元的销售成绩,并已拿到全国市场2%的份额。
   在刘小明掌管伊莱克斯的六七年中,其采取的高额终端返利、控制成本和低价策略等方法颇见成效,但其以攫取市场份额为目标的低价策略被指极大地损害了伊莱克斯的高端形象。希望“包揽”家电市场的想法让伊莱克斯的产品从原来的中高端转向与国内中低端的产品竞争,从而失去了其“高品质的血统”,因此被三星、LG等迅速赶超上来。有专家指出,伊莱克斯的品牌认知率和忠诚度与时俱退,战略扩张拖累了伊莱克斯。

跌跌撞撞十来年

   伊莱克斯显然认识到了这一问题,瑞典总部希望借人事调整传达伊莱克斯中国重回高端的清晰信号。
   2003年1月,伊莱克斯中国区总裁刘小明突然被总部解职;4月,刚刚履新的伊莱克斯亚太区兼中国区CEO白桦志宣布,从6月份起伊莱克斯产品实行全国统一零售价,且上调10%,重回高端;5月,伊莱克斯中国公司突然又宣布,由澳大利亚人唐佳敦接替白桦志任伊莱克斯中国区CEO一职;7月,伊莱克斯断然解除与南京伯乐3年的“婚约”,将其在南京的冰箱和洗衣机生产线移师长沙。这一系列调整,被业界认为是伊莱克斯中国公司战略大调整的前奏。伊莱克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全球品牌整合运动就此展开。战略调整的大动作之一是将旗下并购产生的100多个杂乱无章的小品牌整合削减为6个最主要的品牌。                   
   但这些并不能阻止伊莱克斯的没落。2003年,伊莱克斯的冰箱市场占有率从前一年的第三位下跌到第六位,空调的零售量占有率仅为前一年的一半。伊莱克斯也进入到走马灯似的换帅时期。但频繁的人事更换并没有让伊莱克斯走出泥谭,重拾高端形象的目标一次次被无情的市场份额击破。在连续换掉4位中国区总裁后,2006年年报显示,伊莱克斯亚太区销售收入同比下降了近7%,其中,中国市场的销售收入下滑明显———伊莱克斯在拥有近14亿人口的中国的销售收入甚至赶不上只有2000万人口的澳大利亚。
   “伊莱克斯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是,恢复品牌定位甚至比重新塑造一个新品牌要困难得多。在家电业位居高端定位的品牌中,伊莱克斯并没有明显优势,外资中西门子已经成为高端品牌的代名词。”业内人士表示。
   在业内人士看来,伊莱克斯陷入如此困境,除了其品牌定位的模糊和产品线的盲目扩张外,还有两个很重要的原因:首先是缺乏长期可持续的战略。同样是欧洲劲旅,西门子也是近两年才宣布其在华业务实现扭亏为盈,亏损8年的低落并没有超出其心理预期,反而一如既往地坚持其高端战略,而伊莱克斯却总在左右摇摆。另一个原因是缺乏消费者认可的高端产品来支持这种定位。尽管伊莱克斯号称要加强自己的核心业务和坚持以精巧设计和高端生活理念为核心的品牌定位,但是,伊莱克斯在中国推出的新产品却乏善可陈。伊莱克斯在中国市场一贯的做事原则是低价扩张,通过收购破产或没落的电器厂家来实现规模生产,而且其收购过来的工厂设备、原材料、工艺、技术在原来的基础上并没有出现大的改观。                  
   作为一家全球著名的跨国家电巨头,伊莱克斯在中国经历了10年的跌跌撞撞后,依然在产品战略定位上左右摇摆。

代工不当自毁前程

   据了解,这几年来,伊莱克斯在中国家电市场上一直想重新塑造起国际高端品牌的形象和定位,使企业的发展获得良好的经营业绩和利润支撑,从而全面扭转进入中国市场多年来发展不利的局面。
   但受到市场竞争环境的影响,伊莱克斯的高端形象再定位并不顺利。对此,行业资深问题专家沈闻涧指出,一方面,伊莱克斯现阶段在中国市场的品牌和产品号召力较弱,还无法支撑其高端产品的量化销售,导致其近几年来的市场表现不佳。另一方面,伊莱克斯总部对于中国市场的战略支持较弱,特别是在广告宣传、新品研发等方面,仅靠伊莱克斯中国自身的能量很难形成优势,自然无法支撑其高端转型。
   我们看到的是,伊莱克斯在中国的发展战略调整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其突出表现为产品定位策略摇摆不定。于是,近几年来伊莱克斯在中国市场上为了降低经营成本,先是在全国范围内关停一批自有工厂和生产基地,转而向中国家电企业寻求全面的贴牌生产合作。即全权委托中国家电厂家为其生产产品,贴上伊莱克斯品牌进行高价销售。
   据一位广东的小家电企业负责人透露,由于伊莱克斯在中国市场的影响逐步弱化,导致其市场订单量少,国内知名或者有实力的家电企业并不愿意为其代工合作。于是,伊莱克斯只能寻求技术实力和生产水平较差的中小型企业合作。而这些企业的实力和规模很难保证伊莱克斯产品的品质和稳定性。
   去年伊莱克斯遭遇的专利侵权事件,源头就在于其寻找到广东一家小企业代工生产吸油烟机,缺乏对油烟机的自主开发和产品技术把关,造成了对帅康产品专利的侵权。
   显然,以中小企业的代加工为手段降低产品成本,以洋外衣为手段提升产品售价,是造成目前伊莱克斯在中国家电市场发展困境的直接原因。如果伊莱克斯继续以现有的产品代工策略来达到节省成本、提升利润的目的,这势必会影响到其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顾客的信任度。最终,将断送伊莱克斯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前景。
   成就一个品牌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时间,而毁掉一个品牌却不要几年。以短期谋利行为葬送企业长远发展前景,这是一个世界著名品牌留给所有企业的教训。《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