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民生>>便民>>

护航“双十一” | 购物下单货比三家,细看规则防陷阱

2022-11-10 10:47:53 中国质量新闻网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为进一步规范“双十一”网络市场集中促销行为,广东省东莞市市场监管局着力加强“双十一”网络电商集中促销监管,引导电商企业依法合规经营,强化电商促销活动监测,严厉打击相关违法违规行为,营造公平有序的网络竞争环境和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让消费者买得安心、买得放心。

规范本地平台企业依法合规经营。对该市本地电商平台企业进行约谈指导和普法教育,大力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抽查,督促电商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

加强热点促销活动网络监测。对“双十一”等网络电商集中促销活动开展虚假宣传、刷单炒信、价格欺诈、虚构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开展专项监测,发现涉嫌违法线索及时立案查处。

开展网络市场监管专项行动。联合市委网信办等10部门深入开展2022年网络市场监管专项行动,截至10月,共计网上检查商品服务信息16万多条次,查处各类网络违法案件,维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营造公平有序的网络市场环境。

与此同时,东莞市消委会提醒广大消费者,购物下单货比三家,细看促销规则,按需理性消费。

货比三家 选择信誉好和售后完善的平台

下单前,消费者尽量选择经营资质齐全、口碑良好、售后服务健全的电商、购物平台及直播间,货比三家、认准平台官方网站或APP选购。不要随意点击陌生网站、不明链接和扫二维码,不轻易参与抽奖活动,不轻信中奖信息,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银行账号、密码等,避免陷入“双十一”促销诈骗。

细看规则 注意隐蔽限定性条款

尽管各大电商平台推出的满减、购物红包等优惠活动大同小异,但促销和兑现的规则都有不同,消费者要提防商家的促销优惠是否存在隐蔽或限制性条件,尤其是优惠期、兑现期和兑现方式等。

各大电商、购物平台及直播间的保价和退差价的规则不一,部分平台规则设置较为复杂,导致适用起来较为困难。针对“保价”和“退差价”,消费者需要注意仔细阅读平台规则,注意保价时间、价格构成等重要信息,比如,保价时间是7天还是15天,价格构成是否包含商品预售定金、店铺优惠券或者平台优惠券等。发现符合保价条件后及时向平台方、商家客服确认,申请退差价,避免错过保价期。

直播大热 警惕低价可能是套路

消费者在观看直播购物时容易受主播人为制造的紧张氛围影响,面对铺天盖地的“低价”标签更加容易“冲动消费”。然而,某些“低价”商品容易被商家作为引流的“利器”,吸引消费者到直播间驻足观看,但实际上“低价”商品却一拖再拖,链接迟迟不上架,还有的商家在消费者拍下链接后拒绝发货,态度强硬只肯退款不愿发货。

消费者在直播购物时要尽量选择信誉高、口碑好的商家和平台进行交易,保持头脑冷静,立足商品质量、售后服务和实际需求,理性消费,切勿陷入主播诱导绕开平台私下交易。

注意信息保护 保留消费维权证据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消费,消费者都应强化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要随意登记或透露身份证、银行卡和短信验证码等信息,密码设置务求多变。注意保存网购过程信息,如将商家的活动图片信息、聊天记录、订单详情、支付记录、促销优惠承诺等做好截图,以备出现消费纠纷时,有充足的证据依法维权。

理性消费 慎选贷款

为促销量,各大电商平台推出分期付款、小额借贷等吸引消费者,消费者要注意手续费、利息、每期还款额等费用成本,认真查看相关的服务条款,充分考虑如出现网贷纠纷异地维权难等风险。(供稿:广东省东莞市市场监管局)

(责任编辑:加贺)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昭通威信:“扎西瑶鸡”变身致富“金 ...

  • 第五届进博会掠影

  • 充分保护个体工商户合法权益

  • 山东惠发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坚持质量为 ...

  • 中检上海携手得物App开展全方位鉴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