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民生>>民生热点>>

借口罩诱导消费者下单,这样的商家已涉嫌违法!

2020-02-14 22:50:46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口罩、消毒液、温度计等商品需求量大、供应紧俏。一些电商商家借机实施诱购、“砍单”等不良营商手法,牟取不正当利益。近日,“海豚家”等商家在消费者下单并且支付成功后采取单方“砍单”行为,涉嫌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广大消费者质疑。

记者查询黑猫投诉发现,目前已经有多名消费者投诉海豚家app出售口罩虚假宣传,虚假发货。一位网友表示,自己在海豚家app上买了两盒口罩,共支付87元。页面显示的链接和内容和购买时的链接和内容完全不一样。而且发货显示中通快递,却没有任何单号。而且之前并没有显示不可以7天无理由退换,后来突然显示不可退换。

据中消协初步了解分析,部分商家“砍单”是因为货物来源中断、运输受阻等原因,导致无法正常履行合同,这部分商家应依法合理承担相应责任。但是也有一些商家本身没有货物或者囤货待提价,利用消费者购买防护产品的急切心理,不仅诱导消费者下载APP、注册下单、套取消费者个人信息、浪费消费者精力,更有甚者还以“运费”等名义扣除消费者资金,明显属于不良营商手法。针对疫情防控期间不同原因的防护用品“砍单”行为,消费者依法享有监督权和求偿权。

据记者了解,中国消费者协会根据消费者诉求,已经对“海豚家”的“砍单”行为开展调查,要求其相关运行主体妥善处理消费者的订单、退还未完成订单的全部费用,通过设立网上专区等方式为消费者提供更为透明的解释答复。

也提醒各电商平台经营者要在疫情防控期间加强对平台内商家异常订单的管理,对因平台经营者明显疏于管理造成消费者权益受损的,要承担《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电子商务法》等法律规定的相应责任。

对于目前一些紧俏物资,如果确因不可抗力或者情势变更而无法正常履约的经营者,应当通过有效手段及时告知消费者,取得消费者的同意和谅解,及时、足额退还消费者支付的费用。

如果确实不能发货,也不能随意 “砍单”。应该建立“砍单”行为的解释答复网上专区,对于“砍单”的原因、涉及单数、总额度、具体订单号(不涉及消费者个人隐私)等进行公示,给广大消费者一个合理的交代,接受消费者和公众监督。

很多商家是在第三方电商平台上开展交易。作为平台,应当用好大数据进行分析判断,按照法律规定和平台规则等对商家加强管理监督,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佘颖)

(责任编辑:六六)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