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民生>>民生热点>>

人民网评:别让“靓号”成携号转网的拦路虎

2019-12-28 13:17:23 人民网-观点频道

向南平

上月底,“携号转网”服务正式上线,却有用户吐槽自己的号码“此路不通”。原来,有人在办理“携号转网”服务过程中,因手机号码存在长时间的“靓号协议”,被要求缴纳高额违约金,多者高达数万元。曾经广受追捧的号码竟成“携号转网”的拦路虎,把移动通信市场存在已久的靓号难题推到了前台。

尽管《电信网码号资源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电信业务经营者不得向用户收取选号费或占用费,但事实上,靓号是一门价格不菲的生意,已经是移动通信市场公开的秘密。面对有利可图的市场蛋糕,无论是运营商还是第三方,大多选择以承诺每月最低消费的方式替代一次性的“买卖”费用。这样一来,运营商收获了极高的市场溢价、规避了国家的相关禁令,用户也得到了高识别度的通信号码,共同形成了一个火爆却存在隐患的靓号市场。

当靓号归属遇到“携号转网”,运营商和用户的利益就发生了巨大碰撞。从合同履约的角度来看,“携号转网”用户有责任履行协议,运营商也有权利在提前解约时要求用户支付一定的违约金。但反过来看,“靓号协议”本身就存在不合理之处,高额的违约金客观上造成了“携号转网”的壁垒,干涉了消费者自由选择服务的权利。运营商不想眼睁睁看着自己手里的靓号白白流失,而用户不愿意“和平分手”时被狠宰一笔,原来互利共赢的靓号市场,在“携号转网”这个问题上终于分道扬镳,撕裂成一个又一个的争议。

在移动手机用户不断增长的当前,号码的使用和转移已不是一个单纯的市场问题,而演变为关系消费者获得感的民生问题。靓号转网,既要尊重“按合约办事”的商业精神,也要遵守携号转网“不得妨碍服务、干扰用户选择、阻挠携转”的相关规定;既要保护运营商提供通信服务获取的正当利益,也要呵护消费者购买、使用和放弃服务的合法权益。基于这种考虑,问题的解决之道不在于用户和运营商之间的博弈,而在双方的互谅互让。比如,违约金的数额标准如何评估;靓号协议的条款细节怎么理清,等等。把这些问号拉直,才能让“携号转网”的路走通走直。

施行“携号转网”的一大效果,就在于把原先分片垄断的小市场,重新整合成一个充分竞争的大市场,靓号规则势必也会随之变化。可以说,“靓号转网”是这个过程的阵痛,也是必须克服的问题。在更长的时间跨度上,从提速降费到取消漫游费,再到“携号转网”,移动通信服务在一天天改善,消费者的获得感也在一天天增加。讲市场思维,同时讲用户思维,才能让每一次改革、每一点进步都受到理解、获得掌声。

(责任编辑:广岛)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