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质量新闻网餐饮资讯!
当前位置> 餐饮资讯>>独家视点>>

东方快评| 帮孩子远离“甜蜜陷阱”须消除认知不足

2023-11-01 17:12:20 东方网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尤其是儿童青少年人群超重肥胖患病率增长较快,成为严重危害居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儿童青少年肥胖与高糖饮食密切相关,糖的过量摄入是导致肥胖、糖尿病等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帮助孩子控糖、减糖,是健康饮食的重要部分。在近期举办的健康食物与城市发展研讨会上,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儿童青少年慢性病防控科主任熊静帆分享了深圳含糖饮料销售带来的健康警示。(10月30日《中国青年报》)

儿童青少年人群超重肥胖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一个亟待重视的公共问题。2022年7月,在国家卫健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营养学首席专家赵文华介绍:我国6-17岁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近20%,6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率超过10%;特别要引起注意的是,6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的问题,农村超过了城市。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马冠生教授介绍说,肥胖对孩子的健康影响是多方面的。糖的过量摄入已成为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杀手”,带来了致肥胖、糖尿病等疾病等诸多严重危害。超重肥胖会影响到孩子的身高、体格生长以及神经、心血管、呼吸、循环等系统的发育,会显著增加多种慢性疾病过早发生的风险,还会引发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

造成儿童青少年人群超重肥胖有诸多因素,比如运动量偏少,营养摄入不科学等,其中糖的过量摄入也是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中披露,儿童青少年含糖乳饮料和含糖饮料消费率分别在30%和25%以上,消费率远超成人,儿童青少年已经成为含糖饮料最大的消费群体。尽管从科学上讲,7岁及以上年龄儿童和成人每人每天添加糖摄入量最好小于25克,最高不超过50克,不过从各类调查的情况看,国内儿童青少年人群每天添加糖摄入量明显严重超标。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儿科教授罗伯特·拉斯帝格博士提出“过多地吃糖,堪比毒药。”以含糖饮料为例,一瓶600毫升的可乐,含糖量是63.6克,相当于16颗方糖。如果再加上其他更多的含糖食物,国内相当部分的儿童青少年人群已属于名副其实的“小糖人”。而另一项调查显示,我国6-17岁的儿童青少年,近20%经常喝含糖饮料。而“经常喝”指的是每周至少5天都喝。与严峻的形势相比,则是整个社会对孩子深陷“甜蜜陷阱”的现状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其危害性的警觉性不高,相关的干预体系尚不成熟,未能为儿童青少年营造健康饮食的环境。

比如,部分家长未能主动学习健康知识,自己带头不吃高糖食物,还要帮助孩子把好营养关,反以含糖饮料、糕点糖果等作为奖励,成为孩子过度摄食糖分的推手。学校层面的教育和引导也做得不够,在提高孩子营养素养水平,并帮助他们做好自我控制和选择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同时从社会层面来说,做好未成年人健康日常监测,培养孩子运动习惯和呵护孩子心理健康等,把孩子高糖摄入纳入公共问题来化解,还存在诸多亟待改进之处。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要弥补儿童青少年人群糖的过量摄入干预机制滞后,帮助孩子远离“甜蜜陷阱”,首要解决认知上的不足,才能避免在面对问题时不会茫然无措,或者行动迟缓,甚至浑然不觉。调查显示,有相当数量的家长表示,苦于不知道有效的预防干预措施,所以多采取听之任之。要消除认识上的不足,应当加强宣传引导和健康倡议的力度,开展相应的健康干预活动,从认识、监测、营养、运动等方面入手,精心呵护和保护儿童青少年人群,才能让他们远离“高糖杀手”的危害,让“低糖”护卫孩子们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陆明)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