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质量新闻网餐饮资讯!
当前位置> 餐饮资讯>>餐饮学院>>

致癌的槟榔,你还在吃吗?

2022-05-10 15:28:59 习水市场监管

国际癌症研究署(IARC)将槟榔列为I类致癌物,确定咀嚼槟榔与口腔癌、食管癌、肝癌等疾病密切相关。食用槟榔致癌主要原因:1.物理性损伤:槟榔粗纤维会造成口腔黏膜的局部外伤和黏膜损伤。长期不愈的伤口就会出现慢性炎症,细胞就会异常增殖乃至癌变;2.生物性损伤:槟榔中含有大量的槟榔碱,槟榔碱能明显促进上皮细胞的凋亡,并干扰细胞外大分子的沉淀和降解过程。与槟榔同嚼的荖花和石灰也含有亚硝胺、丁香性多酚、活性氧化剂等致癌物质。

有神经分子影像学发现,嚼食槟榔会导致脑内情绪、认知和奖赏系统的功能失调,从而产生依赖。这意味着,槟榔其实具有成瘾性,一旦成瘾很难自控。在土耳其,槟榔因为其所含的槟榔碱有致幻性,被认定为毒品。2021年8月12日,中国驻伊斯坦布尔总领事馆发布提醒,多名中国公民入境土耳其时,因携带槟榔被捕。全世界已有多个国家将槟榔认定为毒品,或立法禁售。

《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应当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国家卫生健康委明确,未批准槟榔为新食品原料,未将其纳入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在此,习水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提醒广大消费者,长期咀嚼槟榔会增加患癌的风险,不能作为食品食用。同时,请广大经营户自觉下架处理,贵州省习水县市场监管局将按照相关法律和政策要求,近期内开展专项清理行动,对相关违法行为坚决予以查处。

(责任编辑:陆明)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