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产品可靠性报告》>>

斯巴鲁、三菱成召回重灾区 11月超30万辆

2016-12-28 10:38:39 中国质量新闻网

斯巴鲁、三菱成召回重灾区 11月超30万辆

文/继轩

在高田气囊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前,日系车在召回数量排行榜上并不意外的持续排在首位,只是每个月出现在榜首的日系品牌略有变化。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来自气囊,隐藏在气囊故障背后的整体日系车质量水平,其实很值得深究

国家推出标准、推出召回制度,是从两个方向逼迫企业提升质量,可是很多企业却研究如何打标准的擦边球,如何与召回调查玩捉迷藏。召回并不意味着企业质量出了问题,而没有召回,也不意味着企业质量安全可靠。

年关将至,汽车召回数量似乎和年底车市一样火爆。汽车质量出问题谁也不愿意看到,但在这些召回的缺陷车辆背后,我们应当更多的去发现些什么。

日系召回频繁且量大

2016年11月,19家车企共召回汽车25批次,涉及车辆达46.22万辆。斯巴鲁汽车(中国)有限公司召回数量最多,共计召回3次,涉及12.73万辆,占11月召回总量的27.5%;其次是广汽三菱汽车有限公司,共计1次,涉及11.95万辆,占11月召回总量的25.9%。

本月进口品牌召回20次,占召回次数的80%;国产品牌召回5次,占本月召回次数的20%(其中合资品牌召回5次,自主品牌召回0次)。从数量上看,进口品牌召回数量29.91万辆,占本月召回总量的64.7%;国产品牌召回数量16.31万辆,占35.3%。

欧系品牌召回次数最多,共计13次,占11月召回次数的52%;其次是日系品牌,召回次数为10次,占11月召回次数的40%。从数量上看,日系品牌召回涉及的数量最多,共计34.83万辆,占11月召回总数量的75.4%;其次是欧系品牌,召回涉及数量7.21万辆,占11月召回总数量的15.6%。

曾几何时,日系品牌中的三菱和斯巴鲁被车迷们膜拜,称呼为神车,似乎也是平民街车中可以对抗欧美豪车的性能王者,前者有拉力之王EVO及与之匹配的电子四驱技术,后者的水平对置发动机与机械四驱技术也是赛车场领奖台上的常客。不过,往昔辉煌与今朝落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三菱汽车与斯巴鲁股权先后多次易主,市场地位也逐渐边缘化,车型阵容虽不断扩张,但多是趋从于市场大众喜好的“大陆货”,鲜有为车迷追捧的性能狂魔。

在产销量无法突破边缘地位的同时,质量上问题频现也说明了企业在成本与品质管控上出现了问题。如此一来,这两家车企频现召回榜单就显得不足为奇了,不过也确实让人唏嘘不已。

雨刮器电机步气囊后尘?

11月,在各总成或系统中,因电气设备缺陷引发召回的次数最多,为7次,占11月召回总次数的28%;其次为气囊和安全带,召回5次,占11月召回总次数的20%。同时,电气设备总成缺陷引发召回的数量也最大,涉及26.46万辆,占11月总数量的57.2%;其次为发动机,涉及6.77万辆,占11月总数量的14.7%。

2010~2013年款进口力狮、2010~2013年款进口傲虎、2007~2012年款进口欧蓝德EX劲界、2010~2012年款进口ASX劲炫、2012~2015年款国产劲炫,召回车型几乎涉及相同的缺陷——雨刮器电机,共26.3万辆,占11月召回总量的56.9%。斯巴鲁车型的问题是:前雨刮器电机底盖内的电路触点部位可能发生反复性电弧放电从而导致发热,在这种情况下,前雨刮器电机的底盖可能会出现熔损,严重时可能起火。三菱车型的问题是:前挡风玻璃雨刮器盖板内面积蓄的水分会从雨刮器电机的周边滴下,并积聚在电机的呼吸孔周边,在前挡风玻璃雨刮器电机运转后的冷却过程中,雨水从呼吸孔吸入电机内部,造成内部零件生锈、卡滞或电路故障,导致雨刮器电机运转故障。

这种同一部件的类似故障,很可能因为这两家日系品牌使用了同一零部件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出现同样或类似共性问题所致。那么这种雨刮器电机缺陷,是否会像高田气囊一样影响更多整车制造企业,进而引发全球大面积召回呢?我们不希望看到这种情况的发生,但也应当持续关注此类召回的进展情况。

此外,高田气囊引发的召回仍在持续扩大,11月召回次数和数量虽没有上月多,但仍有5次召回,且集中在宝马品牌。高田气囊问题究竟何去何从,恐怕谁也给不出一个准确的答案。

自主品牌再次“零召回”

11月召回榜单上,没有任何的自主品牌车型召回,我们不禁要问:是自主品牌汽车的质量已经达到高于合资品牌甚至进口品牌车型的程度了吗?相信大多数人的答案是否定的。

不可否认,自主品牌汽车近些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市场份额和盈利水平,乃至核心技术都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在汽车召回这项彰显质量技术比拼的平台上,自主品牌的缺席并不能让人安心,因为无论从身边朋友,还是网络、媒体上,都能频繁看到对自主品牌车型质量问题的抱怨和投诉。可为什么在召回上,却并不常见自主品牌大面积召回呢?或许,在对自身质量体系化管控、自觉自查的机制,甚至对召回制度的理解和配合上,自主品牌还有很多功课要做,不是侥幸逃避就能够相安无事,一旦潜在问题爆发,必将产生毁灭性打击。自主品牌的质量之路,恐怕还任重而道远。

(责任编辑:春天)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