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宁
做有准备的人
“回到家的每个晚上我都在想,我是否已经真正做出很大改变,我们是否进步得够快,以利用好中国的这一市场机遇,因为我真的认为福特在这里有一个黄金机遇。”2013年9月,福特汽车集团副总裁兼亚太地区总裁萧达伟在接受《品质汽车》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事实上,萧达伟先生所说的黄金机遇,福特已经错过一个。1997年,福特与通用同年进入中国市场,但到2013年,通用已经是中国市场上的销量冠军,福特还在为进入第一阵营而打拼。而且,从2002年到2011年的10年间,中国汽车年产销量从不足200万辆增加至2000万辆,大众、通用都在这期间将中国发展成为其全球最大单一市场。所以,面对当前在全球来说增幅依然可观的中国汽车市场,福特一定要做那个有准备的人。
2011年上海车展,福特公布了“1515战略”,即2015年底之前在中国市场推出15款新产品。对此,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这有助于增加福特品牌的美誉度,市场地位将得以改变。
那么,福特该如何做一个有准备的人?首当其冲的就是让产品阵营丰满起来。“1515战略”实施以来,福特品牌已经向中国市场推出了13款新车——翼虎、新福克斯、探险者、福克斯ST、嘉年华ST、锐界、撼路者、Mustang、嘉年华、翼搏、福睿斯、新蒙迪欧等;林肯则将中型轿车MKZ和紧凑型SUV车型MKC带到中国市场。而据坊间消息,福特还将在4月的上海车展上发布全新国产金牛座,林肯也将有3款SUV亮相。
密集投放产品的同时,福特的部分车型也出现在了投诉榜单上,这显然暴露出了福特在华加速前进中的短板。《品质汽车》记者曾就此问题采访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质量部总监范金龄,这位曾效力于福特北美市场的质量人说:“作为一款工业产品,多多少少会有一些与顾客期望不一致的地方,此时,‘持续改进’会体现出它的作用。而在长安福特,每个人都‘管’质量。”
继续加码营销
在汽车分析师钟师看来,目前福特中国战略、产品线都不错,新技术的应用也多,但由于历史欠债较多,要追赶竞争对手,需要更加进取,营销的观念要强。进入2015年,福特及其合作伙伴正在加码营销。
已经成为中超联赛官方高级合作伙伴的长安福特在3月宣布,今年将作为中国足协超级杯赛的冠名赞助商,直到2017年。这是中国足协超级杯赛首次获得企业冠名。这在中国足球改革中足协和体育总局这只靴子落地时,格外引人关注。
业内人士认为,3年近千万的冠名费对于长安福特,甚至福特在中国的品牌影响力提升均有较强的助推作用。而且,中国庞大的球迷群体也可能由此成为福特在华的潜在消费群,进而促进销量的增长。在长安福特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刘宗信看来,全国有3亿左右的消费者关注中超,这使得长安福特有机会将影响带到四、五、六线城市。
其实在此之前,不论是长安福特在CTCC赛事的夺冠,还是赞助微电影大赛和中国高校汽车辩论赛,福特及其合作伙伴在营销上的新突破非常明显,那就是以内容入手,向消费者传递一款车特有的概念和定位,并结合当下和可以预见的长远热点,用创新的方式呈现。
目光瞄准10年后
从2011年至今,4年过去了,在“1515战略”迎来收官的2015年,福特在中国市场的销量表现有目共睹。从全年销量来看,福特在华的年销量从2011年的51.94万辆增加到2014年的100万辆。遍布全国超过800家的特许经销商,特别是半数以上四线以下城市的经销商,为福特挖掘着大有潜力的各级市场。
产能方面,长安福特乘用车的重庆一、二、三工厂的总体产能达到95万辆,加之今年3~4月份投产的杭州工厂的25万辆产能,未来长安福特的产能将达120万辆;江铃和福特共同投资的小蓝基地产能为30万辆。应该说,产能在未来一段时间不会是福特在中国市场的大步前进的羁绊,而且,拥有三个整车制造厂的重庆,已经成为福特在底特律以外最大的生产线。
除了产能,福特的前CEO穆拉利在最后一次出差来中国时的种种措辞也表明,福特汽车正在扩大中国研发设施的规划,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福睿斯的推出。现在,福特位于南京的汽车工程研究中心,北京的福特中国代表处,上海的亚太总部,都让“一个福特”战略在保证福特品牌车型的品质在全球一致的基础上,从产品研发开始,就加入一些中国消费者的诉求。
虽然从销量来看,福特在华的增幅足够给它幸福感,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没有烦恼,比如平衡长安和江铃两个合作伙伴的车型分配。目前,撼路者已经在江铃小蓝基地国产,相信江铃汽车的胃口远不止这一款车,而长安当然也在谋求与福特的进一步合作。另外,从企业的话语权来看,江铃汽车为福特控股,长安福特则是福特占股50%,如何拿捏好与二者关系的度,正在成为福特在华高速增长中的“烦恼”。
在福特即将迈入后“1515战略”时代时,一个新的10年计划被抛出——“32813计划”。虽然目前关于这几个数字代表的意义还没有来自官方的解读,但从福特、长安汽车集团的高层活动来看,这一计划将涉及新能源、豪华车和零部件等方面,而这一计划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到2020年,长安福特进入中国乘用车企业第一阵营。
《产品可靠性报告》2015年4月刊
(责任编辑:)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