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产品可靠性报告》>>

丰田iQ微型化变革

2015-03-09 09:39:08 中国质量新闻网

编译/贾江伟

   车型设计的下一个革命性变革或许只有发生在“微型化”乐土的日本才算合理。看看吧,比奔驰Smart ForTwo略宽、较长的丰田iQ只占用不到3米的道路,而且在这个长度尺寸下(甚至比Mini原型车的车身长度还要短),丰田iQ的设计和工程团队却可以创造出满足三个成年人和一个小孩(或者行李)的车内空间,考虑到这款小车还要满足所有新车必须要求的安全气囊、碰撞缓冲区、行人保护等硬性要素,这真是一个不小的成绩。

    2006年,丰田iQ的设计工作开始于丰田的欧洲设计中心ED2。设计主管Wahei Hirai的要求是在“尺寸、功能和二氧化碳排放”上改变原先约定俗成的东西,创造出一种“动力学和边缘化设计”。该项目其实最早始于2004年,当时ED2首次试验了方形四轮四角(“四轮四角”就是说四个轮胎分布在车身四角,前悬和后悬都非常短的设计形式)城市车模型Endo概念车,并于2005年法兰克福车展上首发。

    丰田公司将从蝠鲼那里获得的灵感应用到2007款iQ概念车不同寻常的侧面轮廓上,尤其是后侧玻璃的“波浪”线,还有前后翼子板之间的独特曲线特征线。前脸的几何线条从A柱的底端和保险杠的外角侧对角延伸至发动机罩区域,汇聚到三角流线型头灯的中心点。

    与侧面线条类似,这一引人关注的设计元素在量产车上有了一些妥协,但是在法兰克福车展亮相6个月之后,2008年日内瓦车展上出现的模型仍出人意料地保留了概念车不寻常的设计比例,整体呈现出比其他城市车对手更具进攻性的外形。高腰线、V形折痕引出一个撕裂状的进气网,宽阔的车身以及每个角落的车轮让iQ看起来拥有与其车身尺寸完全不同的大视觉感受。

    该车型的革命性内饰设计并没有影响iQ从概念到展车的顺利转换。虽然受蝠鲼灵感启发的雕刻仪表盘没有了,不过T型仪表板结构以及V型中控台依然保留着。

    可以说iQ的最大卖点就是其颇具开创意义的3+1座椅结构。事实上,这一结构在2004款的欧宝Trixx和菲亚特Trepiuno概念车上出现过。不过丰田的过人之处是得益于一系列的工程创新,它第一次将该结构引入量产车。iQ安全方面也设计得非常周到,全车8个气囊的设计在同级别车型中极为罕见,而膝部气囊和后窗安全气囊更是iQ引以为傲的配置。

    另外,iQ新的齿轮传动装置排列可以让前轮移动到车身的最外端,超薄油箱和座椅设计实现了后排头部空间的最大化。副驾驶座取消手套箱空间,争取出座椅前挪区块,增加了副驾驶前方腿部空间。最终的结果证明,当设计和工程同时发力共同完成同一个目标时,就能实现伟大的事情。《产品可靠性报告》2014年11月刊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