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宁
2003年进入汽车制造领域,比亚迪已经走过了第一个10年。在过去的10年里,它有过F3销量神话,股神巴菲特青睐带来的光环,也有过销量骤降、经销商退网、电动车自燃带来的非议。2013年的上海车展,比亚迪带来的思锐再一次让它成为了市场的焦点。原因很简单,一些甚至只在百万元级别上出现的配置竟然被比亚迪搭载于思锐这款顶配也不过15万元的车型上。从性价比的角度来看,比亚迪思锐称得上无敌、逆天,而这对于二三线城市的消费者来说,无疑极具诱惑力。当然,不论是从消费者在此次调查中的反馈,还是思锐的实际销量来看,其品牌短板是影响其销量提升的重要因素;另外,丰富的电子设备的可靠性及人性化设计还有提升的空间。
先说说思锐的配置。思锐配备的红外夜视系统、12安全气囊等很多配置不仅是自主品牌车型中的首次搭载,而且红外夜视系统在整个中型车市场也是首次出现。除此之外,手机远程启动发动机和空调,遥控驾驶、HUD抬头显示、智能手表钥匙、全景倒车影像、AFS随动转向氙气大灯这些配置已经完全超越了中型车的配置标准,甚至可直接与大型豪华轿车相媲美。当然,这样丰富的配置加之如此亲民的价格,不禁会让人有所思考,是合资、进口车的品牌溢价率太高呢,还是比亚迪的设备禁不起推敲呢?
有业内人士认为,思锐搭载的以上豪华配置可能本身并不太贵,之所以只出现在豪华车上,和豪华品牌长期垄断这些配置、品牌溢价高不无关系,这也给消费者带来了这些配置成本很高的印象,近些年数码产品价格的大幅下降就是佐证。事实上,当电子技术不被自主品牌掌握时,合资、进口品牌不会主动降低这些配置的价格。而比亚迪的优势就在于,它是以电子产品起家的,掌门人王传福甚至在提到电子配置成本高时表示,对于我们搞电子的人来说,实在是不值一提,言下之意就是说电子配置的成本并不像想象中那么高。虽然比亚迪对电子设备的成本可以控制,但从市场角度看,思锐的顶配定价起码应该在25万元以上。比亚迪现在的定价是选择了比较低的单车利润,以此走量,达到薄利多销的效果,这样对于比亚迪来说更加能够“名利双收”。而且,如果思锐的定价能够搅动电子设备高定价的市场现状,对消费者来说也是“功德”一件。
当然,思锐的销量也说明它不是一款神车。就此次调查的结果来看,一个硬币的另一面显现出来——电子设备的可靠性有待提升,因为这是消费者认为思锐最容易出故障的部位。另外,内饰材质的视觉和触感也有改进的空间。不过这里需要给思锐肯定的是,绿净技术(能有效净化车内空气质量)不仅让比亚迪在车内空气质量领域走在了业界的前面,也实实在在服务了消费者,并得到了高度认可。
都说十年磨一剑,以电子起家,并进入汽车制造业的比亚迪依靠其优势打造的思锐可谓其旗舰产品。试想一下,花15万元买回的一台比亚迪中级车,它不仅有涡轮增压发动机和6苏双离合变速器,还包括你想到和想不到的各种配置,此时的你会不会对自主品牌刮目相看呢?如果比亚迪能够在细节方面加以改进,并提升品牌价值,未来比亚迪能够做到的,不仅仅是以“逆天”的性价比走量,而是促进整个汽车行业的价格向更加合理的趋势发展。
《产品可靠性报告》2014年4月刊
(责任编辑:)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