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3·15晚会上,低速电动车问题被曝光。根据相关统计,现在国内已经上路的低速电动车累计数量超过100万辆,去年一年就销售了35万辆,今年的预计销量更达50万辆。这些车上不了公告、上不了牌照、买不了保险,驾驶车辆的人员几乎没有受过任何培训,缺乏基本的道路行驶常识,并自恃谁也管不着,违章行驶司空见惯……上述种种乱象给行车安全埋下了极大的隐患。
一方面是李鬼们的销量攀升,另一方面,电动车的正规军们却难以打开局面。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只有0.82万辆,其中电动车销售0.56万辆;2012年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为1.28万辆,电动车的销售量为1.14万辆;2013年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也只有1.76万辆,电动车有1.46万辆。显然,中国要想完成预定的2015年销售5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目标几无可能。
那么,到底是消费者不需要电动汽车,还是部分电动汽车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还是有其他原因?从低速电动车的销量来看,似乎很多人已经开始接受新能源电动车,所以如果加之价格亲民的电动汽车产品和国家政策的支持,相信大众也会选购正规军产品。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这样的条件正在形成。比如在北京,购买电动汽车的消费者可以有单独的摇号系统,而且是100%中签;最高补贴金额能够达到11.4万元;可以选择的车型也有7款(包括未上市,但已通过审批的车型)。另外从上海等城市的规划来看,充电桩的建设速度也在加快,希望在未来几年,我们能看到这些举措传递出的信号落实到新能源电动车的销量上。
小编:如果说各地出台补贴方案前,汽车厂家的新能源之争还在战略层面的话,那么现在已经进入荷枪实弹的较量阶段。例如,比亚迪已经明确E6车型销售价格包含充电桩价格,经销商会协助物业和电力部门进行充电桩安装。北汽新能源车型的充电桩虽需要另外付费安装,但正在制定对纯电动车主的电价优惠政策。从政策的倾斜、厂家的优惠来看,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的成本会逐渐降低,但不能忽略的是,购车后的投保、厂家售后服务方面的不配套也实实在在地成为了消费者用车过程中的拦路虎,所以在小编看来,违规生产的所谓电动车会随着相关部门打击力度的加大及交通参与者安全意识的提升被更多消费者放弃,但正规电动汽车走向“火热”尚待时日。《产品可靠性报告》2014年4月刊
(责任编辑:)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