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日内瓦车展上,法拉利发布了搭载3.9升V8双涡轮增压发动机的CaliforniaT,这是法拉利近年来首次使用涡轮增压发动机,3.9L的排量低于法拉利现役的其他车型。

从以上那些炙手可热的新车中,我们或许可以窥探到这样一种新车趋势,那就是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来了?
小排量“T”遍地开花
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在排放上占据很大优势,欧洲车企面对欧盟严苛的排放法规,乐于大力发展小排量涡轮增压;而美系车企则因为其主要市场——欧洲和中国对该动力的偏好,在欧洲设立了研发中心,开发出一系列的小排量增压动力。而一直以来,日系车企为了节能环保则在混合动力车型上大行其道,在小排量涡轮增压上鲜有作为。不过,随着中国汽车市场对该动力的重视,日系车企也开始进军该领域。
2014年4月的北京车展上,雷克萨斯首发紧凑级SUV雷克萨斯NX。其中的车型NX200t搭载了雷克萨斯独立研发的2.0L双涡轮增压发动机,这是该品牌首次搭载涡轮增压发动机。雷克萨斯中国总经理江积哲也就此告诉《品质汽车》记者,过去雷克萨斯在发动机方面更多关注混合动力,但随着小排量涡轮增压成为全球趋势,雷克萨斯出于对客户需求的尊重研发出这种发动机。此外,日系本田也推出了1.0T、1.5T和2.0T三款发动机,均采用直喷技术、涡轮增压技术以及看家本领VTEC技术,预计未来将主要在本田针对中国的本土化车型上采用。
据了解,目前中国消费者甚至可以将是否搭载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作为评判一款车型技术先进与否的标准,而主要面向国内市场的自主品牌肯定不会在这一炙手可热的领域落下空子。而且,对于自主品牌而言,提升燃油经济性似乎发展到了瓶颈,小排量增压动力在同等动力输出的情况下,在燃油经济性方面具有优势,这或将成为自主品牌降低油耗的一条捷径。考虑至此,自主品牌有足够的理由去开发该动力,今年北京车展上,就有北汽1.5T、长安0.8T、奇瑞1.5T以及广汽1.6T这些自主品牌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遍地开花。
车企且行且珍惜
在遍地开花的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中,福特Ecoboost1.0T发动机算得上甚是娇艳的一朵。自2011年法兰克福车展亮相以来,该款发动机便拿奖拿到手软。据了解,在2013年6月的国际最佳发动机大奖评选中,福特Ecoboost1.0T发动机分别获得了1公升组别的十佳发动机以及无排量限制的国际最佳发动机两项大奖,成为了不折不扣的最大赢家。而时隔半年之后,该款发动机再次赢得了沃德十佳发动机评委的青睐,这也是沃德20年评选历史中第一个获此殊荣的3缸发动机。
但这也不可一概而论。由于一些车企缺乏调校经验等多重因素,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的水平、质量可靠性参差不齐。这不仅导致小排量增压动力在平顺性上与自然吸气发动机会有一定的差距,影响驾控体验,而且由于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零部件更多,会增加故障出现几率,维护成本也相应提升。
再加上很大一部分中国消费者认可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是源自对欧洲车企技术上的一种崇拜,实际上还没有足够的能力辨别该动力是否适合自己。一些消费者原本以为可以花更少的油钱开出大排量车的感觉,实际使用的感受却不明显。有些消费者甚至由于涡轮增压失效,以及涡轮连接管爆裂、涡轮异响等问题在中国汽车质量网进行投诉。据统计,中国汽车质量网共接到关于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的投诉84起,涉及包括进口、合资、自主品牌在内的13个品牌。
不仅如此,美国J.D.Power此前发布的2014年新车质量报告结果也让小排量增压发动机的可靠性中枪。包括31个汽车品牌的新车质量行业平均水平在15年的时间里第一次出现了下滑(2014年美国市场上31个汽车品牌PP100平均值为133个,比2013年的PP100调查结果多7个),美国研究人员也将这一倒退现象出现的原因归咎于汽车厂商正在大力普及的小排量增压引擎技术。
对于以上现象研究人员进一步指出,质量下降特别严重的是市场上那些新的4气缸的小排量发动机,它们往往要比5缸或6缸大排量发动机出现更多的故障。美国J.D.Power副总裁DavidSargent表示:“汽车厂商不断推出燃油经济性更好的汽车,吸引了许多消费者购买这些小排量车型。然而,在努力减少燃料消耗的同时,汽车厂商也必须保证汽车的质量。”
战略第一阶段
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低油耗、低排放、强动力的概念在汽车厂家与媒体的宣传中早已根植人心,但去年美国《消费者报告》的一篇文章却提出,它在实际使用中并没有宣称的那么节能。有汽车媒体进一步通过测试得出结论,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可达到比它更大排量的自然吸气发动机的动力水平,油耗与排放的降低却并不显著。
但这未影响汽车厂商乐此不疲地推出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据了解,一部分原因是该发动机可以减小发动机体积和重量、降低制造成本,并有助于以升功率作为宣传噱头。更为关键的是,小排量涡轮增压车在欧盟油耗测试中更容易做出漂亮的测试结果,从而在以二氧化碳排放为标准的使用税环节少征税;包括中国在内以排量征税的政策更是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在过去几年被力推的主要动机(欧洲正在改变这一政策)。
相比欧洲车企对小排量涡轮增压动力的热衷,日本车企对混合动力更感兴趣。有人将其归结于日本与欧洲车企技术路线不同。然而实际上,欧洲车企也在铺装电动化的技术道路,混动、插电混动、纯电动、燃料电池在一步步实施。“从2005年开始,欧洲汽车制造商的老总们信心满满地在车展上高举清洁柴油、涡轮增压的旗号推销着汽柴油常规动力车,纷纷质疑着混合动力和电动车的前景。然而这才几年过去,欧洲厂商亮出混合动力和纯电动产品时却显得非常从容。”此评论可谓一阵见血。
有汽车媒体分析称,如今铺天盖地宣传的涡轮增压、自动启停、柴油机等等,不过是厂商们在各自混动车和电动车成熟之前的缓兵之计,开发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属于“优化内燃机技术”)只是战略的第一阶段。
《产品可靠性报告》2014年6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