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08年10月第一辆交货到1927年夏天停产,福特T型车共售出1500多万辆,这一创纪录的销售数字直到1972年才被大众甲壳虫打破,说这款车改变了整个世界一点不为过

福特该生产什么车
1906年,与麦肯森分道扬镳之后,福特开始重新思索一个问题:该生产什么类型的汽车?当时,汽车类型的选择须考虑现实的社会环境,顾客主要是富人阶层,所以提供高档车型是个大趋势,不过亨利·福特却有自己的观点,他认为福特汽车正处在一个巨大的转折阶段。当时公司汽车销售数据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福特推出了使用八个不同字母的八种车型,但是这些价格昂贵的车型销售数据并不好,反而在1906年推出的N型车因为价格便宜而受到市场热捧。
亨利·福特很快便在公司董事会上宣布:公司将致力于生产的标准化,生产规格统一、价格低廉、质量优越、能为广大公众接受的产品。亨利·福特还曾对公司另一位创始人细化了标准化的意义:产品的制造若不能像“别针或火柴”一样统一规格,大规模生产便遥遥无期。福特汽车的目标顾客,不应是阔绰的买家或视开车为运动的主顾,而应是全美农民。
1908年3月19日,第一辆T型车驶出福特汽车公司大门。从外观来看,这是一辆结构简单、外表朴素的车型,但却具备了诸多当时美国汽车工业独创技术的新兴汽车。原来,早在1907年福特汽车公司集中精力生产N型车时,公司便已经设置了开发新一代T型车的研发部门,当时的工程师们为了学到最新的汽车技术还专门进口了一辆雷诺汽车,将其拆卸后逐项研究。
T型车改变的不只是福特
T型车推出过程中的许多创新举措很好改变了汽车业,其中的首创项目就是流水组装线和5美元工人日薪。1914年,亨利·福特将工人日薪提高至5美元,这一加薪举措在美国社会引发连锁反应。
虽然有报道记载,亨利·福特是受屠宰厂“流水式”作业方式启发才发明流水线生产方式。但有一个事实无法改变,那就是流水组装线是亨利·福特于1913年在福特海兰公园工厂首创的,福特汽车公司的第一条组装生产线也是世界上第一条汽车自动流水装配线,它首次实现汽车的批量生产,并将T型车的组装时间从12.5小时缩短到1.5小时。
通过流水线生产,仅仅历时6年,福特ModelT的产量提高了6倍,而价位由600美元降至360美元。1914年福特公司的1.3万名工人生产了26.7万辆汽车,而同期美国其余299家工厂的66万工人仅生产了28.6万辆汽车,福特公司的人均效率是其他公司的47倍。这条流水线不仅为全球的汽车与卡车生产做出了贡献,还提高了车辆的质量与安全性。T型车本身也包含诸多创新。比如它的结构非常简单,产品设计上功能结构分明。福特T型车采用前置后驱布置,非承载式车身,非独立悬架系统,后轮驱动拥有两个前进挡和一个倒挡,没有离合器踏板,也没有自动变速器,而是通过三个踏板实现换挡。地板中间一个踏板是倒挡,两旁的踏板分别为高速挡和低速挡,而油门则通过方向盘后的手柄来控制。从动力上来说,福特T型车由一台2.9L四缸汽油发动机驱动,最大输出功率15kW。虽然功率不大,却可驱动T型车达到72km/h最高车速,百公里油耗仅为7.8L左右,这要归功于轻量化车身结构。福特T型车开创了汽车业的多个“第一”,比如第一个将发动机气缸体和曲轴箱做成单一铸件,第一个使用可拿掉的气缸盖,第一个大量使用由福特汽车公司自己生产的轻质耐用的钒钢合金等等。
1914年,福特的第1000万辆汽车问世,此时全世界90%的汽车由福特汽车公司生产。福特T型车的巨大成功也让福特始显现固执的一面:不仅1917~1923年间没有做过任何广告,而且还诞生了“任何顾客可以选择他所愿意的颜色,只要他的选择是黑色的就行”这句“名言”。在亨利·福特的眼里,没有什么比单一品种、大批量、流水线生产更经济有效的方式,当竞争对手推出一种新产品时,福特总会以降价来应对。1927年,福特公司汽车销量数据被雪佛兰公司超越,随后福特在1927年5月26日选择将T型经典车停产,并不得不开启产品转型的新征程。
《产品可靠性报告》2014年6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