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产品可靠性报告》>>

比亚迪:二次返美能否成功?

2014-06-30 13:48:29 中国质量新闻网
编译/贾江伟

  在顺利完成为期3年的重构计划后,王传福领导的比亚迪汽车再次准备进军美国市场,新近问世的“秦”电动车有望成为旗舰车。比亚迪的一位高管说,2010年的比亚迪拥有激情,却没有品牌历史和比较优势,现在的比亚迪已经不再想依靠价格来竞争了,而是要靠产品品质和创新

  2015年开进美国

  比亚迪汽车公司,这家由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旗下附属公司参股支持的中国车企计划在2015年年末输出4款车型到美国,进而实现自己的美国首秀。比亚迪公司负责美国事务的高级副总裁李柯说,比亚迪在早前的2010年曾试图进入美国汽车市场,可惜当时没有准备好,这一次公司上下准备得更加充分。
  “2010年,我们拥有激情,但是没品牌和历史,也没有资本和比较优势,而现在的比亚迪车型已经变得更加时尚,我们提升了设计和安全度,我们不再想依靠价格来竞争了,我们要靠品质和创新。”43岁的李柯在比亚迪汽车位于深圳的总部发表了这一番感言。

  比亚迪以及中国的吉利和长城汽车都有进军美国的雄心,就像日韩车企几十年前做过的那样,中国车企正准备重构美国汽车市场。但是在群益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的分析师韩伟琪(HanWeiqi)看来,“进入美国市场更多是给中国汽车品牌建设带来象征意义,并不能实际提升销售额。中国车企还得确保自己的车型在美国有很好的品质,以此来防止负面信息的影响”。对于比亚迪此次进军美国,韩伟琪认为比亚迪过去给人的印象是,往往前期计划的要比实际完成的高很多。

  在比亚迪重新考虑进军美国市场之前,王传福完成了自己的三年“改组”计划,这三年期间,比亚迪削减了经销商的数量,而且得益于政府补贴,比亚迪在太阳能业务上的损失也减少了。

  投资者显然已经接纳了比亚迪的重组转变。这家专注于电动车生产的公司去年在香港的股价飙升了63%,达到38港元。不过,在整个重组过程中,比亚迪公司的利润却因为自身光伏业务上的损失、全球电池需求和汽车销量的下滑而大跌97%。尽管去年比亚迪的股价上涨,但仍然比2009年10月达到的85.5港元历史纪录少一半以上。当然,对于曾购买比亚迪汽车9.9%股份的中美能源控股公司来说,仍然有利可图。

  已经挺进美国市场?

  严格来说,比亚迪其实已经登陆美国机动车市场了,尽管它卖的是电动大巴,而不是消费者使用的轿车。李柯说,比亚迪今年三月准备在其位于加州的工厂生产电动大巴。

  在2010年末,比亚迪曾计划在美国出售e6电动掀背车型,可惜后来还是没能成行。实际上,比亚迪汽车并不是惟一一个有志进军美国消费市场的中国车企。早前收购了沃尔沃的吉利控股集团计划在2016年向美国出口吉利和沃尔沃联合研发的新车,吉利汽车CEO桂胜悦在2013年8月表示。不过中国最大SUV制造商长城汽车并没有任何有关出口美国的官方时间表。

  事实上,在其他市场,比亚迪正准备世界杯期间在圣保罗开一家工厂,去组装它的K9电动大巴。目前,比亚迪的e6电动出租车已经在哥伦比亚和英国使用,它的电动公交车也行驶在了加州、加拿大和西班牙的道路上。在中国,比亚迪电动大巴在深圳、长沙、西安和天津等地使用,800辆e6纯电动车在深圳当地作为出租车。

  比亚迪的李柯说,该公司的插电混动车“秦”将会成为未来亮相美国市场车型当中的旗舰车型,它以中国朝代命名,于2013年12月17日在北京上市。这款车型的起始价为18.89万元(政府补贴之前),头灯造型创意来源于一件中国书画,0~100km/h的加速时间为5.9s,一次充电后,可以在全电动模式下行驶70km。

  直面国内阻力

  李柯说,比亚迪发现相比国内的北京和上海,K9电动大巴和e6其实更容易在海外出售,因为比亚迪总部在广东深圳,而北京、上海的市政府还需要保护本地的车企,所以享受不到当地的政策支持。

  “作为一个中国人,看到因为受到地方利益的阻碍,电动车不能够得到推广,我的心里感到很沮丧。相比北京和上海,我们现在更容易将电动大巴和轿车卖到圣保罗、加利福尼亚或者以色列。那些地方相比中国也有更好的空气。”李柯说。

  中国曾计划到2020年拥有500万辆新能源车,可是由于电动车高昂的价格、人们对电动车安全性能的关切以及电动充电桩的缺失,这一目标还远不能实现。根据中央政府的刺激政策,纯电动乘用车的购买补贴高达6万元,电动公交车的补贴高达50万元,而各地方政府也提供了相应的补贴。2013年9月,中央政府出台了一个新的计划,未来将会聚焦使用补贴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推广。

  尽管前方的障碍重重,李柯说,她希望过去几年需求量萎靡的比亚迪电动车能在2014年实现销量飞跃。“公众已经开始从质疑转移到了认可和接纳,2014年将会成为我们开始收获劳动果实的丰收年。”李柯说。(原文来自彭博新闻社,编译时有改动)

  《产品可靠性报告》2014年2月刊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