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Sally
谁是2013年全球最具创新力的企业?在波士顿集团公布的排行榜上,苹果蝉联了9年的第一,微软、google一直排名前五。这个榜单其实更应该引起汽车界的重视,因为在前50家企业中,汽车企业占了14席,而苹果、微软、google都将触角伸向了汽车。这样的渗透不会是非黑即白的争夺,反而让汽车与驾驶者的互动不仅仅局限在传统的操控领域。
在世界上竞争最激烈的汽车市场之一中国,自主品牌同样在战略上看到了世界范围内的趋势,所以很多优秀本土企业坚守阵地,甚至在装机率上超过了合资品牌——2009年,通用OnStar、丰田G-book率先进入中国,4年来装机率不足20%,2010年上汽推出的inkaNet至今装机率为70%。
一次握手的改变
2010年北京车展发布荣威350时,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的出席引得身边同行议论纷纷。不过,当搭载inkaNet的荣威350“全时在线中级轿车”的定位被公布,上汽集团董事长胡茂元与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以握手向大家示意上汽和联通的战略合作后,媒体的一个疑问随之消除,另一个问题又出现——inkaNet能为驾驶带来哪些改变?
事实上,彼时的汽车媒体虽试驾过搭载OnStar、G-book的车型,但对于这个Made in China的“新物种”的性能心存疑虑。这也不奇怪,因为在此之前,自主品牌并未涉足过这个领域。也正是上汽inkaNet的发布,让2010年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汽车信息化元年”。随后的1~2年中,吉利、一汽奔腾、比亚迪等纷纷发布了搭载类似系统的车型。
在中国车联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方竹看来,“车联网产业是蓬勃兴起的朝阳产业,我们每一个车联网产业人对此都充满信心。”他认为,虽然国内车联网元年是2010年,而元年之后仅两三年时间,车联网在国内的发展速度即可以一日千里来形容。专家更是预测这块“大蛋糕”的规模将在未来5年超过10000亿元。
此时,inkaNet已迎来3.0时代。从1.0到3.0,inkaNet自诞生以来,上汽一直在致力于对其的改进。通过多次升级,其硬件性能不断提升,软件功能持续优化,为驾乘者带来了全新的用户体验和价值。更重要的是,上汽将inkaNet系统装载在A级车上,让更多生活在网络时代的汽车用户享受到汽车互联生活,实际上也推动了中国车联网的发展。而且,在分食万亿“蛋糕”的竞争中也占得先机。
不做噱头 基于诉求
就在中国消费者还保持着对车联网的新鲜之时,美国的权威杂志《消费者报告》却多次因一个类似系统表现不够理想,不推荐搭载此系统的车型,即使其投诉率已经有明显下降。好在,这盆冷水没有浇灭自主品牌推进车联网的热情,不过这还是让他们意识到了最大限度重视消费者体验的重要性。
从搭载inkaNet的首辆荣威350上市至今,累计有超过10万辆搭载该系统的车辆服务于消费者。这意味着在上汽完善inkaNet功能时,有10万个以上的客户样本可以提供一线使用的反馈。如此数量的客户基数,显然能够帮助上汽根据用户的诉求改进系统功能,再加上时下流行的实时导航、语音识别等最新技术,inkaNet3.0的实用性毋庸置疑。即使在上汽看来,车联网行业正方兴未艾,用户需求不断更新,新技术层出不穷,inkaNet3.0智能网络行车系统也只是领先半步,但这也意味着它的升级版更值得期待。
另外,inkaNet3.0的推出也是上汽准确把脉市场的结果。在上汽集团执行副总裁、乘用车公司总经理陈志鑫看来,全球新一代的汽车消费者主要是80、90后,他们的成长伴随信息科技的巨大飞跃和迅速普及。这些生长在数字时代的消费者,对汽车有着与前不同的需求,包括他们对互联网生活方式的依赖,以及随时随地接入全球社交网络的需求。今年,80、90后消费者的比例相加将达到41%左右,而这个数字到2015年将达58%左右。所以,汽车消费年轻化、个性化的趋势更加明显,赢得年轻消费者,就赢得未来。
值得埋单的汽车“IQ”
事实上,一些类似系统在免费试用期的推广都不成问题,但“免费午餐”后,大多消费者却不愿续费。inkaNet的免费试用期为两年,能够在此之后让消费者愿意付费使用,可见它带来的体验是让消费者觉得物有所值的。
升级版inkaNet3.0当然也不例外。inkaNet3.0对路况的更新频率最高可达1分钟,通过实时路况更新,能够帮助车主主动规避拥堵、精确预判行车时间。目前,其实时路况支持城市已增至最多27个。inkaNet3.0的核心功能可以“一步到达”,可以直接通过语音控制使用任何功能,包括接打电话、收发短信、甚至查询股票。当然,这个系统不会因为硬件不好浪费时间,它的CPU比iPhone4高半代,系统运行内存达到与iPhone5一样的标准,军事级别GPS和三维陀螺仪还可以实现高架上下的精准定位。另外,inkaNet3.0配备了800*480分辨率的LCD显示屏,可播放1080P高清视频等多类视频,并实现3G网络、蓝牙2.1和WIFI三网覆盖,乘客可以免费共享流量。
目前,美国车联网产业链产值从2000年的56亿美元,上升到2010年的1000亿美元,日本智能交通行业的市场份额为377亿美元。虽然我国起步晚,但移动电话用户普及率已达84.9%,互联网网民普及率达到43.1%。加之与国家战略的高度吻合,以及地方政府层面的税收、土地、资金等优惠扶持,车联网在中国处于高速发展期。可以肯定的是,能够在使用便利性、安全性、解决拥堵和行车娱乐等方面提供全新体验的产品不仅有可预见的光明前景,更有望在制定行业标准方面掌握话语权。《产品可靠性报告》2013年12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