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菲
汽车被两名来自美国的黑客米勒和瓦拉赛克盯上了。
在2013年黑客大会上,他们公布了入侵汽车控制系统的研究成果(在获得美国政府许可并得到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8万美元资助的情况下完成)。二人还在视频中演示了如何让静止的车辆时速表爆表,让车辆在满箱油时油表灯报警,以及让车辆在高速行驶时自动急刹车、猛打方向、制动踏板失效等等,跟《速度与激情6》的情节如出一辙。
车联网时代,照着“大片儿”“黑”汽车,或许正是黑客们下一个目标
“T”圈扎堆
上世纪末,通用“安吉星”车载系统引领了车联网的新风之后,奔驰、宝马、丰田等车企都开始全面进军“T(Telematics)”圈。我国是相对较晚接触到这个圈子的,“车载系统”被真正引入中国市场只有短短4年的时间。因此,普通车主虽然大部分对“车联网”有所耳闻,但多数对其理解比较片面,除了娱乐功能,对其在路况、安全提示方面的意义知之甚少。另外,目前国内车主的购车决策中,车联网技术似乎也没有起到决定性作用,甚至有的车主因担心故障率提升而对其有所排斥。
不过,根据国内有关机构预计,到2015年,中国车联网用户的渗透率有望突破10%的临界值,届时,中国车联网的市场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从目前的市场来看,“车联网”技术在竞品车型的竞争中也已然成为强有力的优势,国内自主车企因而争先恐后地加入到车联网技术的研发竞赛当中。
“自主品牌在这方面的发展应该是有机会的。因为智能化和信息化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带有特定的文化,应该带有一个特定区域消费者便利性的要求。” 寰球汽车传媒总出版人吴迎秋曾在中国首届车联网沙龙上表示。
自2010年上汽率先发布首款搭载车联网系统Inkanet的自主车型荣威550以来,包括吉利汽车的G-Netlink、奇瑞的Telematics在内,中国自主品牌至少已有7家企业发布了自主开发的车联网系统和车型产品。
用户体验为先
随之而来的,车联网在功能上的设计和开发亦趋向多样化,这一方面是为了应对市场竞争的需求,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行业标准的缺位。
目前,汽车厂家都在按照自己的理解设计系统,但不免有些功能不大实用。有消费者就告诉记者,若是路况临时出现问题,车载或手机导航不可能更新得这么及时,这时候实时在线的车联网确实很有必要。但为了安全,操作前首先需要找地儿靠边停车,虽说也有语音操作,不过有两次不知是自己的普通话不标准,还是对方工作人员的听力有问题,路被指地差了十万八千里。
用户体验在目前来讲,无疑成了检验车载系统实用与否的惟一标准。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的话说,“与其寻找杀手级应用,不如做好用户体验;与其做华而不实的功能堆砌,不如做好用户体验。”
通过了解记者得知,即便是领头羊“安吉星”,续订率也不十分理想,而且不光是在中国,全球的续订率也不到30%。“好像头一两年免费的时候大家都挺愿意用,一旦该自己掏腰包了就觉得不划算了。”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国家重点实验室戴一凡博士在中国首届车联网沙龙上表示,今后需要继续挖掘车联网的其他功能,比如给驾驶员一个经济驾驶车速的提示,一个经济换挡方式的提示,或是一个不拥堵路段的建议,若能让车辆每年省1000元的油钱,车主当然愿意用500元去买这个服务。若可以在安全方面预判前方车辆的状态,及时提示驾驶员或自行做出一些控制,对消费者来说也大有价值。
现阶段消费者对车联网依赖甚少,或许是因为它目前的主流功能还没有让车主足够动心。这倒让人想起智能手机刚刚兴起时,当年认为手机只需具有接打电话、发短信功能的人不在少数,直到有一天像“微信”这样实用的APP出现,才让消费者真正意识到智能功能可以有,甚至必须有。
汽车、IT“在一起”
谷歌无人驾驶车(谷歌主要负责软件部分,并非独立开发)、特斯拉传奇更是彻底改变了人们对汽车的传统认知,坊间还说福特的一位CEO要转投到微软去,看来IT业与汽车界的交集是越来越多,这一场“汽车领域的IT革命”是免不了了。那么,未来汽车界该谁主沉浮?有一种声音愈见清晰,“未来在智能汽车领域呼风唤雨的或许不再是大众、丰田、奔驰和宝马这样的传统汽车制造商,而是IBM、英特尔、苹果、谷歌这样的在互联网领域、无线通信等智能化领域占据重要位置的公司。”
后者在信息收集和某些技术层面比汽车厂商有优势不假,在汽车未来发展趋势上也站到了舆论高点,很大程度控制了话语权。但造一辆车最基本的性能、安全等方面,IT业优势何在?更何况两者本就不是非黑即白的关系,汽车厂的核心优势在于车内网,在于车辆本身的安全控制、节油控制,而车际网和移动互联网本身是移动、电信、联通的专业。与其声嘶力竭地争出个胜负,好好享受汽车的思维和IT新鲜的信息化技术的结合岂不美妙。
说了这么多,汽车归根结底就是交通工具,很难想象未来会有哪个车主看重某个车联网的品牌而最终选择一款车,估计还是发动机和车辆性能起决定性作用。就好像智能手机功能再多再好玩儿,也得能打电话、发短信。IT能让汽车功能很炫很撩人,但不会改变汽车本身,你想想看,总不会有人打算买辆车搬回家当电脑用吧。
iCar:
1.只有黑、白两种颜色
2.三种型号外形一样,惟一区别是4、6、8缸
3.启动简单,按一下按钮就可以了,换挡也只有P,R,D
4.只有一个门,在司机侧面
5.可以满足偶尔的双人承载需要,并对此做了优化设计,使得从司机座位爬到副驾驶座位比一般轿车要方便很多
6.官方不提供搭乘2人以上的选择,需要的用户可自带马扎安放在车后部,不过Apple对此可能产生的安全隐患不负任何责任
7.多数情况下不提供多任务功能,如果开空调,需要先停车,等到吹凉快了,关掉空调重新行驶
8.支持在行驶时播放Radio,不过需要换台的话,仍然必须先停车、换台,再重新行驶
9.汽油必须通过apple store购买,油箱口经过特殊设计,只有apple store的油枪可以伸入加油。用户擅自拆换油箱口以和通用油枪匹配的行为将自动失去Apple对iCar的保修
10.iCar上Radio所播放的节目也必须通过apple电台播放,非apple电台的节目缴纳管理金获取在iCar上的许播资格,并需要向Apple缴纳30%的广告收入
Windows Car:
1.有家庭版、学生版、标准版、企业版、终极版
2.不管是哪个版本,基本上都有一车多用的特点
3.为保证安全性,启动步骤比较繁琐
4.有17个挡,可以满足任何路况、任何行驶状况的换挡需要
5.表盘功能丰富多样,不管用得着用不着,有备无患
6.娱乐装备丰富,可以收听广播(包括短波、中波、调频、超声波、次声波),播放卡带、CD、VCD、DVD、蓝光
7.可以使用从19号到199号的汽油,也可以使用煤油、柴油、菜油、红花油、万花油、万金油、印度神油
8.大部分故障都可以通过以下步骤修复:停车、开门、下车、关门、重新开门、重新上车、重新启动
9.最大缺点是,说它是家庭轿车它不如家庭轿车轻便,说它是卡车它没有卡车的拖运能力,说它是公共汽车它没有公共汽车的安全标准和空间
10.最大优点是,你想把它当家庭轿车用也行,你想把它当卡车用也行,你想把它当公共汽车用也行
Google Car:
1.很长一段时间市面上可见的是Google Car Beta版
2.一周7次被recall以修复设计缺陷或者增加新的功能
3.表面上看和普通的汽车差别不大,但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定制方案
4.由于丰富的定制,甲乙两人都开的Google Car,但是甲不一定会开乙的车,乙不一定会开甲的车
5.由于Google Car的开放标准,汽车配件种类繁多,以至于组装出来的Google Car连Google自己都不认识
6.强大的搜索功能使自动驾驶不是梦
7.强大的广告推送功能,使得Google Car可以根据用户的行驶路线将沿途店家的广告自动推送播放
8.Google car是免费赠与用户的,Google根据Google Car在店家门口的停留次数和停留时间向店家收取广告费
《产品可靠性报告》2013年11月刊